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1-20
2.2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类型及选择原则
2.2.1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并贯彻实施,就会形成县域经济 特定的发展模式。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就是由于某一县所选择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具有本县特色的县域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模式。我国地 域辽阔,共有 2000 多个县,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不一样,发展条件各异,因 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初步总结,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三 种: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寿光模式。
1、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被理论界提出来 的,其核心就是通过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而使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苏南县域经济 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良好的区位条件。由于它紧靠上海,在这里农村经济 和城市经济紧密结合,既有为城市服务的商品性农业,又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既环绕城市,又背靠农村,因而是实现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纽带。长期的城乡交往,造就 了该地区县域劳动力总体素质较高,技术力量强,资金积累快,资金融通条件好,城镇呈放射状分布,水陆交通条件便利等特点。该区域的县域对上海及该地区大、中型城市辐射具有极强的吸收功能。所以说,苏南模式也是典型的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2、寿光模式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距青岛、济南 150 公里,距北京有 500 公里,远离大中 城市,接受城市辐射较难。但是该县传统农业产业生产力水平较高,县域内有较好的农 业自然资源基础,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业物产丰饶。改革开放以后,该县的主要领导没有受到“无工不富”地思想束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狠抓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的延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服务业,逐步形成了以原有的产业为基础,以若干适应市场需求的骨干农产品和加工产品为龙头,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外联市场、内联市场为特征的产、加(工)、售一体化的规模化基地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寿光模式也就是通过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带动县(市)域经济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是规模化产业专业基地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3、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而带动县(市)域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从地域历史来看,温州是个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区,对外交通条件较差,水路到上海要 22 个小时,公路到杭州需要 10 个小时,没有铁路,没有机场,附近又无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温州恶劣的地理区位条件代表中国大多数条件落后、交通闭塞、缺乏城市 带动和辐射的地区。另外,温州自然资源贫乏,人地矛盾尤为突出,农业劳动力大量过 剩,使得大批农民脱离耕地进入非农经济活动领域。同时,温州地方政府在“文革”和 80 年代乡村工业化过程中遭受冲击,使得其控制、管理能力大大削弱。结果,温州的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温州模式为我国区位条件差、自然资源贫乏的县域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2.2.2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原则
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县域生产力、县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方式、资源组合方式的具体体现。因此,各个不同类型县应充分考虑本县域的历史 背景、内外在条件来选择最适合本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尽管各县具体情况不同,选择 中会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但任何县在选择自己适当模式时,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 原则。 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两条:
1、依据县域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模式是依据一定环境而形成的,因而在每一个县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时, 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可以说环境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和前提。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县域经济发展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县域外部环境由县域外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构成。县域经济内部环境是指 本县域的内部条件,由县域内的自然禀赋、文化水平、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 发展水平几方面构成。县域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县域外部环境对县域内部环境之间起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改善县域内部条件,增强县域实力,又会反作用于外部环境。只有依据县域经济环境,才能在尊重客观可能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县域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佳组合。
2、依据县域优势
各个县的基本情况差别很大,各自具有特定的优势和劣势。实施县域优势发展战略,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选择那些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以便取得最佳经济发展效果的模式。各县域优势很多,差别也很大,但基本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在区位优势中,位于大中城市周围的县域,他们离大中城市较近,又是大中城市经 济网络中的一个城市点,直接受城市经济影响,因而这类县域即城郊县能从城市经济发 展中直接获得收益,使其经济能比其它类型县域经济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产业优势中,改革开放后,我国县域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专业化县域经济发展业已形成,农业县、牧业县、半农半牧县、半林半牧县初具规模,产业优势日渐明显。这些县不仅积累了专业化生产经验,拥有了较为厚实的经济实力及相关科技力量,因而实现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具备了独特的产业优势。选择规模化专业发展模式,以取得集聚规模效益,是其他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比拟的。
在资源优势中,我国一些处在边远贫困地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县域往往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县贫困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 类型的县域应依托本身资源,充分借助外在力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开采地下矿藏振兴县域经济。对于自然资源贫乏的贫困县,要客观分析,发挥本县域内的人力资源优势、智力资源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外在经济力量,启动和发展本县经济。总之,不同县域应依据其经济环境,选择适当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己 的特定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
第三章 苏北县域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上一篇: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的思考
下一篇: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