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1-20

5、就业和消费发展空间较大
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以个体、私营为载体的民营经济的逐步发展,县域经济为新增就业人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空间,为缓解苏北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县域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为108.4万人,占苏北的57.1%。县域还是消费市场潜在的主力军,2003年苏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2064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35.3%。县域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760元,只相当于市区的30.5%。城乡消费差距反映出县域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
3.2.2 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苏北县域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较大,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财力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和困难,这将制约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整体综合实力不强
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指标,苏北县域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苏北平均每个县GDP为66.1亿元,仅相当于全省54个县(市)平均水平的54.1%;苏北县域人均GDP为6577元,相当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50.5%;苏北各县人均GDP全部在全省县域平均值以下。苏北平均每个县财政收入为3.88亿元,仅相当于全省各县平均水平的32.2%;苏北县域人均财政收入386元,仅相当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30.0%。
2、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苏北26个县(市)地理环境不同,资源禀赋有异,发展参差不齐。2003年GDP最高的县达135.0亿元,而最低的仅为25.6亿元,最高是最低的5.3倍;人均GDP最高的县达到12344元,而最低的县仅为3749元,最高是最低的3.3倍。财政收入最高的县为8.2亿元,而最低的县仅为2.0亿元,最高是最低的4.2倍;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县达到857元,而最低的县仅为185元,最高是最低的4.6倍。
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003年,苏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52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12元,比苏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4625元。与2000年相比,苏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增加了395元,而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644元,苏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增加了1541元。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苏北农民家庭的生活和生产质量,致使难以登上致富的更高台阶。
   4、工业化进程滞后
苏北县域总体上仍为农业社会,工业规模和比重过小,工业化进程明显落后。2003年县域全部工业增加值57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6%,比苏北工业化率低3.7个百分点。县域全部工业增加值占苏北的5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仅占苏北的45.5%,而规模以下工业却占苏北的75.5%。(未完)县域普遍缺少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工业的主体以县属中小企业居多,传统工业比重大,发展后劲不足,正在困扰着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5、经济外向度偏低
  近年来,苏北县域外向型经济开始起步发展,但是出口规模长期偏小、经济外向度明显偏低的状况改变不大。2003年苏北县域实现出口50277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117.2%。出口增速喜人,但由于基数太小,出口依存度仍然很低。2003年苏北县域出口依存度仅为2.4%,远远低于全省县域25.8%的水平。
  
3.3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县域经济不仅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根深蒂固,同时也带有几千年自然经济体制传统的烙印。加之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困难未能及时妥善解决,致使苏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3.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3年苏北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29.6:39.8:30.6,劣于全国14.8:52.9:32.3的水平。苏北县域经济结构高度化进程明显滞后,依靠比较效益低、增值潜力小的农业生产的局面还没有大的改观,影响了整体县域经济实力的提升。同时,苏北县域不仅农业比重大,而且农业内部中种植业比重高,2003年农林牧渔产值的比例为53.4:2.8:27.3:16.5。由于占重要地位的农业正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处于一种结构调整和徘徊不前的状况,因而又造成了苏北县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水平不高,能发挥带头作用的龙头产业不多。
3.3.2 发展资金来源困难
   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县属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加之增资、社保等方面的刚性支出增长远远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县财政收支矛盾愈显突出。苏北县域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9元,仅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39.2%。苏北的县、乡多属"吃饭"财政,很难拿出太多的财力搞建设,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县域金融问题也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金融机构贷款过于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加之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式管理,收缩县级、农村机构业务,使县域深受"失血"之痛。2003年末苏北县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比2000年末增加达305.2亿元,贷款余额增加仅119.4亿元,新增部分的存贷比高达255.6%。
3.3.3人才和技术短缺
由于苏北县域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技基础差,不能为科技人员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难以吸引人才。大学毕业生回县、乡工作的不多,愿去县域企业工作的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苏北县域缺乏强久的吸引力,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既缺乏一般人才,更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经济型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科技力量的薄弱,科技创新难。缺少科技依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苏北县域人才资源竞争处于不利地位,陷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和人才外流的恶性循环。
3.3.4城市带动力有限
由于苏北各市经济基础薄弱,城区小,中心城市功能不强,加上县域行政面积和人口规模较大,特别是缺少优势强县,因而城市经济辐射和带动功能作用有限。在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上,勉为其难,负担很重。近年来,苏北各市发展面临竞争压力大,市直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处于攻坚阶段,城市建设任务又十分繁重,城市在对县域经济支持帮助等方面,特别是在解决一些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难点问题上,显得实力欠缺、难度较大。从县自身来看,基础设施条件差,软环境建设滞后,也影响了对城市主动衔接的效果。
3.3.5思想观念滞后
苏北县域一些干部和群众对解放思想的内涵理解和领会不够,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有的素质不高,眼界狭窄,不仅对自身的优势缺乏分析,更缺乏驾驶市场经济的知识和本领思想观念落后,使苏北县域丧失了加快发展的机遇。观念上的差别,造成发展思路的不同。不同的发展思路,导致了市场主体的不同机制、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经济结构的不同状态、城镇化的不同进程,差距便在这诸多的“不同”中日渐拉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