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二、破解历史难题的探索

  二战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历史难题。中国共产党人,为破解这个历史难题,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国开始,已走过52个春秋。52年来既有沉痛的教训,又有丰富的经验;既有大动乱的年代,又有辉煌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三次飞跃性的认识,但也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和干扰,经受住了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勃勃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两次历史性飞跃与三次飞跃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80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从1921年到1949年由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完成的,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实践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是由Xl~d,平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完成的,其理论成果是xl~d,平理论,实践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确立,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第一次飞跃性认识: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以xl~d,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命题为标志。这次认识,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冲破“两个凡是”,拨乱反正,排除一系列错误干扰基础上实现的。第二次飞跃性认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形成于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到党的十四大,以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这次认识,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在冲破“姓社姓资”框框束缚的基础上实现的。第三次飞跃性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形成于1997年江泽民“5·29”讲话到党的十五大,以党的十五大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标志。这次认识,是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十五大精神统一全党的思想,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从认识的针对性上看,冲破了三种崇拜。第一次飞跃性认识冲破了“本本崇拜”;第二次飞跃性认识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飞跃性认识冲破了“单一公有制崇拜”。从实践上看,摒弃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错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基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通过这三次思想认识,全党的思维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五破五立”的变化:第一,破“两个凡是”的僵化观念,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第二,破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立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三,破超越历史阶段的思想,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原则;第四,破离开发展生产力讲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立“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第五,破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思想,立在“结合”的过程中丰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

  2.一次挫折和三次干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仅有历史性的飞跃,同时,也有挫折和干扰。这个挫折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断。这次挫折是“左”的指导思想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的结果。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经济损失6400亿元,把国民经济推到崩溃的边缘,受株连迫害的干部群众达I亿多人。其主要教训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神圣化,社会主义建设脱离了中国实际;在生产力发展上急于求成,在生产关系上盲目求纯,把“一大二公三纯”推崇为正宗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制定了突出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在这个错误路线指导下,长期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二位;关起门来搞建设,排斥对外开放,把自力更生绝对化,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三种干扰,一是1978年三中全会前后“两个凡是”的干扰;二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干扰;三是“姓社姓资”的干扰。在党和邓小平的领导下,排除了这些干扰,提高了全党同志的认识,拨正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方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