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3.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发展,并在经济的发展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合理解决,保证社会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勿庸置疑,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里所讲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就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所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指的就是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能力。在具体内容上,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人口、资源、环境均是社会生产力的源泉和生命线,没有这些,就没有了生产力发展的条件和前提。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核心还是生产力。另一方面,生产力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然、它就不是推动杜会发展前进的基本的决定力量了:因此,可以说只有有了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才可能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两者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综合生产力观,使我们对生产力发展问题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人口爆炸与素质低下,资源的浪费、破坏与枯竭,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这些无疑不仅破坏人类与自然的正常关系、而且扼杀生产力的生命线,最终将破坏生产力。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吸取先进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训,借鉴他们在这方面的先进思想与成果;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方针政策上,从制度措施上,最大限度地克服和避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短期性、破坏性等负面效应,持续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认识上把生产力的革命发展性与综合协调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全党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少走或不走他人在这方面已经走过的弯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理论的进一步成熟,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步人了遵循生产力综合性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又一新发展、新贡献。

    4.确立了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前就已经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认为在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在实践中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是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解放初期对这一理论坚持得比较好,但到1958年由于出现了急躁冒进的群众运动式的大跃进,结果事与愿违,越来越偏离发展生产力的方向。而在“文革”中,不仅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群众运动,而且批判“唯生产力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步回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正确轨道上。1978年,在倡导和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同时,邓小平就开始对实践标准进一步探化和具体化,提出了生产力标准。邓小平指出:‘,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t}1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首次以“生产力标准”的概念概括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y)“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综合国力的提高,也就不可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个有利于”标准又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包括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特殊贡献。

    总之,经过改革开放2}多年的实践,我们党已初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正是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生产力才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实践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推向新阶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