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毛泽东的治学观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杰出思想和党的集体智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结果。邓小平曾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而他“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可见,在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有许多因素造就了毛泽东成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仅就因素之一——毛泽东的治学观发表浅论。

  一、游学,“以天下国家的万事万物而学之”

  毛泽东曾说过:“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年青时的毛泽东就崇尚游学,实学。

  游学是毛泽东学习的方法之一。在游学中,毛泽东靠走家串户替人写字作对联以糊口谋生,用它来学习天下国家万事万物,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在学生时代,毛泽东曾和好友一起利用假期一个多月的时间步行千里,走遍湖南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五县农村;还和蔡和森一起考察洞庭潮周遍的乡村。一路上,毛泽东身著旧衣,以笔墨化斋,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所到之处的历史、地理、风俗、民情,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而农民也给了毛泽东深刻的印象,他在1936年与斯诺谈话时说:“我们走过这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们既给我们吃的又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我们都受到很友善的欢迎和款待。毛泽东游学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改造中国而了解中国。1920年,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要改造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还要了解中国的现状。“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的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况,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川青年毛泽东正是由于对国情在中国革命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才钟情于祖国的这块热土,并潜心于对她的研究,深人社会最底层,从而抓住中国社会间题的症结。

  毛泽东来自农村,为寻找真理来到城市,又为研究祖国的实际问题深入农村。毛泽东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期间,毛泽东利用工作之便,潜心于农民运动的研究。1926年他曾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的序言中强调:“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927年,为了回答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不实指责,毛泽东又于1月4日至2月5日,在湖南农村进行长达32天的调查,考察了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好的五个县,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在用这些材料批驳各种非难之辞的同时,对中国农村的认识更加深化。他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把中国的广大农村和中国革命密切联系起来并给予极高地位,说明毛泽东在上井冈山之前,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战争的极端重要性。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比其他领导者的认识更为深刻,而这一深刻认识无疑和毛泽东早期的“游学”“实学”,以“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治学思想密不可分。

  二、自学,“我们要提倡想问题”

  毛泽东主张自学,推崇自学,强调自学。“要自学,靠自己学”,并称赞“自己学”的萧楚女能写出很漂亮的文章。j年青时的毛泽东就曾有过自学的经历,因不满于学校的许多规章制度及教学体系,他在进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六个月后退学,开始了“独自看书学习”的自学计划。在自学期问,他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读书,过了“极有价值的半年”。在以后从事中国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他仍然一直坚持自学,自学贯穿了他的整个革命生涯。毛泽东自学有其显菩的特点,即读得多,写得多.想得多。仅在这段时问,毛泽东就读了很多书,包括世界地理、历史,以及政治类、法律类书籍,还穿插阅读了诗歌、小说和古希腊故事。为了读书,毛泽东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一直到闭馆才回去。中午仅休息片刻,买两块米糕吃这种忘我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即使是在赣南、闽西的困难时期,毛泽东对书报的感觉依然是如饥似渴,他曾请求中央购书一批,并嘱托勿以事小而弃置。“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读书的又一特点。从学生时代起,毛泽东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地方画上圈、杠、点各种符号,在页眉或页脚的空白处写下许多批语,做些笔记。这些批注和笔记,有的是对原著的扼要、精辟概括,有的是对原著观点的疑问、评判、引申。他曾指出,“我们要提倡想问题”,“‘多想’。就是说要开动脑筋”。‘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长期的自学,长期的思考,使毛泽东具有极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理论的领悟力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表现出来1921年,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的发言中,把五种改造社会的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是最宜采用的理论。这种对理论精神正确把握的能力是进行理论创造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他曾说,“教条主义是哪里来的?是不是从马、恩、列、斯那里来的?不是的。他们经常在著作里提醒我们,说他们的学说是行动的指南,是武器,不是教条。人家讲的不是教条,我们读后变成了教条,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读通,不会读”。他又经常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曾经反复地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并认为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话”。把握马列主义理论思想的实质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