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启示(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第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必须同具体实际相结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要求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从理论上吸取科学发展的成果与继承前人的思想遗产固然重要,但根本的途径则在于将一般理论运用于特殊实践中,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由此来深化理论的内容并变换理论的形式。

  “一穷二白”是中国启动全面社会现代化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就不能不带有极大的特殊性和浓重的民族特色,而这场运动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规律和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中国社会发展特点相结合的内在要求。第二,先取得民族独立尔后再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回首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的80年,虽有数次“求富”的尝试,但都化为镜花水月,富强的目标到终了还是求之不得;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的80年,不仅民族独立有了保障,而且国家富强已初步实现。前后两阶段何以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

  中国近代历次的现代化努力终归失败,原因皆在于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没有民族独立,便没有国家富强,这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教训。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及时地总结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开辟了一条先谋求民族独立、创造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尔后再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之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告诉我们,以独立求富强则富强可以实现,不求独立而直接求富强则富强未必能达到,找不到谋求民族独立的正确道路,富强也不能达到。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必须在广大人民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要求保持理论的开放性,使理论能够认真地关注时代发展所提出的重大课题,及时地吸收来自实践的新鲜内容加以更新和扩充。

  如果说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那么,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则带有更大的特殊性。如果说我们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的话,那么也就同时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必然的,因为中国的国情不仅与马克思笔下的欧洲社会有着极大的不同,而且与苏联相比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成就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结果,而是改革、扬弃苏联模式的结果。创新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的题中应有之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