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腐败:德治与法治的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2 法治是治理腐败的保障

  法治,即法律主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理原则和方式。它要求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全社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贯彻。并且不依个人意志好恶,不依领导的升降进退为转移。反腐败也要纳入法治轨道,通过法律手段反腐败,才能有效地遏制和消除腐败。法治在反腐败斗争中起到一个治本的作用,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国际上对腐败的通行定义是:“腐败就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通过法治反腐败的重要内容就是依法行政。即党员干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都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所以说必须强调行政权力的合法使用,否则就会像宁波市党政原负责人许运鸿那样,掌握宁波地方党政大权,权力这么大,必然有些人千方百计利用他谋取好处,他下个指令,一栋劣质大楼就卖给了宁波日报社,权力给个人产生了金钱、效益几百万,而带给了国家和集体损失是几亿元。因此,必须有一种权力来分割权力,限制权力,这种权力就是法治。怎样落实反腐败的法治呢?

  2.1加强反腐败工作的立法,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行使权力方面,对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的权力要加以控制,建立约束机制,使他们在法治框架内行使权力。同时要提倡分权,权力能分解到什么程度,监督就能到什么程度。

  2.2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必须严格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必须依照法律程序,避免行政管理的空档,杜绝无程序的行政行为。行政程序是反腐败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领导干部用人唯亲,个人说了算,无视工作程序,例如,宁夏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原厅长周文吉,在没有编制和增干指标的情况下,不经集体研究,也未经考试考核,直接签批和授意他人办理,将其15名亲属先后吸收录用为干部,这是2000年查处的在组织人事上搞不正之风的全国最典型案件。

  2.3依法监督,就是强调对公共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遵循法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监督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才能全面推行反腐败法治建设,否则,就会出现监督的“真空”。例如湖南省机械工业厅原厅长兼党组书记林国悌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承揽业务、提拔任职、调动工作、申办许可证等手段为他人谋取好处,从中收受巨额贿赂29次计人民币507万元,仅1994年为某单位承揽一笔进口电梯业务就索贿369万元。其贪婪程度和作案手法的卑劣,在省内确属罕见。究其根源就是制度不完善,权力被滥用,监督不到位,诸如此类的事例在很多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过。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立法是反腐败的前提,严格约束和严格监督则是反腐败落到实处的关键。

  2.4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守法素质,做到自觉地遵纪守法。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党员干部在守法方面,确实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诸如近年来党员干部刑事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经济领域内犯罪日趋严重;少数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等,各种破坏法制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沉重地敲响了党员干部严格守法的警钟。无论是理性的分析还是现实的警钟,都向我们做出这样一个结论:依法行政,是反腐败法治的关键;严格守法,是党员干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守法素质。

  3 德治与法治并举才能有效的治理腐败

  德治与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的。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它支撑着党纪国法的正义和公平。道德规范从道义上和社会舆论上支持反腐败的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支持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惩处,谴责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形成一种反腐倡廉的氛围,从而促使党纪国法得以顺利实施。法治是德治的有力保障,能从制度上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卓有成效地进行。道德规范与法律制度在社会控制整体上是相辅相承的,而且无主次、大小之分。但两者在特定的价值取向和调整领域内各自的优劣长短,决定了它们必须相互配合支持,取长补短,德治与法治必须并举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德治功能的发挥,最终体现在人们的道德素质;法治功能的发挥,最终表现为人的遵纪和守法。任何党纪国法,若得不到执行人的普遍理解,就不会成为人的自觉行为。因此,没有道德舆论的配合,不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搞不好;没有法律制度作保证,仅靠正面教育灌输,不重视法治这个硬道理,反腐败斗争也搞不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