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在政策取向上,以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温家宝为总理的中国新领导班子会与前任领导班子有什么不同?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判断政策取向,不能只看政策宣言,还要看发展才被确定为重点支出项目的首位。
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在首次亮相会见中外记者时,新总理温家宝坦率地承认,当前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主要问题有五个,第一便是“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他接着谈到新一届政府计划推进的四项改革,第一项便是农村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对农民补贴方式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最后他将新一届政府的任务概括为24个字:“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外交流、上下结合、远近兼顾、松紧适度”。城乡协调摆在首位。根据他的解释,“城乡协调,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新班子讲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看来不是空话。这从新一届政府准备的2003年财政预算看得很清楚。一、它明确规定“除重点支出项目外,其他各项一般性支出原则上维持2002年的水平,实行零增长”。二、它把“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重点支持项目的第一位,并将这个决定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联系在一起。三、它要求将财政新增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支出的主要部分用于农村。[11]
另外,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结束后,新班子的后续动作也清楚表明,它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
·决定今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推开。
·决定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重点向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倾斜。
·决定在大部分地区取消农业特产税。少数地区一时取消不了的,要缩小征收范围,降低税率,逐步取消。
·规定农业税及其附加不准超过国家设定的税率上限,确保税费改革后每个农户的负担水平都有所减轻。[12]
·要求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实施范围,并开始研究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的可行性。[13]
·决定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性和主体性工程。开始对农村特困人口进行全面排查,为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政策依据。[14]
·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计划设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中央财政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形式支持各地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各地政府也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目的是减轻农村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有效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15]
小结
1978年秋,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从此,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共产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里,“效率优先”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试图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这些年里,虽然谈到“效率优先”时总会加上一句“兼顾公平”,但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上。发展一直被看作硬道理,其它一切,包括公平都变成了可以被牺牲的软道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片面强调效率、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恶果逐渐凸显出来:在社会财富大量涌现的同时,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快速增加,使得上上下下都感到中国面临着重重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效率也好,发展也好,经济增长也好,它们无非都是提高人们福祉的手段;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更准确地说,经济增长的成果必须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而不应被一小部分人独享;经济改革的成本必须由社会各阶层分担,而不应仅仅落到普通工农的肩头。
顺应民心的变化,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及时对自己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头二十年中国政府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的话,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将更大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政策上来,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这个领域。本文以财政收支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政府的政策取向在哪些方面、做了多大程度的调整。数据表明,九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已经迈出了两大步,即加大了对中西部省份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了对城市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届政府会沿着这两个方向继续走下去。同时,新一届政府正在迈出关键性的第三大步,即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这三方面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缓解由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阶级差别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毫无疑问,新班子会坚持三个代表,但强调的重点似乎已从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转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确实,作为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是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只能作为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工具。
[1]除非另外注明,本文所引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地方财政统计资料》。
[2]《中国统计摘要2002》,第38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邓小平思想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第311页。
[5]同上,第453页。
[6]除财政部掌握的资金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掌管着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2000年社保基金收入达2645亿元,支出达2386亿元,积累节余为1328亿元。
[7]财政部预算司编,《国家预算决算辑要,1991-2000》,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8]《中国统计摘要2002》,第176页。
[9]关于低保工作进展情况,参见民政部关于低保工作的网页
[10]项怀诚,“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新华网,2003年3月6日。
[11]项怀诚,“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新华网,2003年3月6日。
[12]《人民日报》2003年4月3日。
[13]《武汉晨报》2003年4月4日。
[14]见目前,中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口总共只有406万,大量特困户尚未得到保障,基本生活难以维持。
[15]目前,针对农村大病人口的医疗救助已在部分地区开展起来。上海市2002年累计对8707人次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救助,投入医疗救助资金850多万元。
判断政策取向,不能只看政策宣言,还要看发展才被确定为重点支出项目的首位。
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在首次亮相会见中外记者时,新总理温家宝坦率地承认,当前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主要问题有五个,第一便是“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他接着谈到新一届政府计划推进的四项改革,第一项便是农村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对农民补贴方式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最后他将新一届政府的任务概括为24个字:“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外交流、上下结合、远近兼顾、松紧适度”。城乡协调摆在首位。根据他的解释,“城乡协调,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新班子讲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看来不是空话。这从新一届政府准备的2003年财政预算看得很清楚。一、它明确规定“除重点支出项目外,其他各项一般性支出原则上维持2002年的水平,实行零增长”。二、它把“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重点支持项目的第一位,并将这个决定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联系在一起。三、它要求将财政新增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支出的主要部分用于农村。[11]
另外,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结束后,新班子的后续动作也清楚表明,它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
·决定今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推开。
·决定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重点向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倾斜。
·决定在大部分地区取消农业特产税。少数地区一时取消不了的,要缩小征收范围,降低税率,逐步取消。
·规定农业税及其附加不准超过国家设定的税率上限,确保税费改革后每个农户的负担水平都有所减轻。[12]
·要求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实施范围,并开始研究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的可行性。[13]
·决定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性和主体性工程。开始对农村特困人口进行全面排查,为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政策依据。[14]
·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计划设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中央财政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形式支持各地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各地政府也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目的是减轻农村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有效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15]
小结
1978年秋,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从此,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共产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里,“效率优先”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试图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这些年里,虽然谈到“效率优先”时总会加上一句“兼顾公平”,但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上。发展一直被看作硬道理,其它一切,包括公平都变成了可以被牺牲的软道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片面强调效率、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恶果逐渐凸显出来:在社会财富大量涌现的同时,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快速增加,使得上上下下都感到中国面临着重重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效率也好,发展也好,经济增长也好,它们无非都是提高人们福祉的手段;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更准确地说,经济增长的成果必须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而不应被一小部分人独享;经济改革的成本必须由社会各阶层分担,而不应仅仅落到普通工农的肩头。
顺应民心的变化,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及时对自己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头二十年中国政府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的话,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将更大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政策上来,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这个领域。本文以财政收支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政府的政策取向在哪些方面、做了多大程度的调整。数据表明,九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已经迈出了两大步,即加大了对中西部省份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了对城市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届政府会沿着这两个方向继续走下去。同时,新一届政府正在迈出关键性的第三大步,即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这三方面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缓解由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阶级差别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毫无疑问,新班子会坚持三个代表,但强调的重点似乎已从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转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确实,作为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是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只能作为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工具。
[1]除非另外注明,本文所引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地方财政统计资料》。
[2]《中国统计摘要2002》,第38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邓小平思想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第311页。
[5]同上,第453页。
[6]除财政部掌握的资金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掌管着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2000年社保基金收入达2645亿元,支出达2386亿元,积累节余为1328亿元。
[7]财政部预算司编,《国家预算决算辑要,1991-2000》,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8]《中国统计摘要2002》,第176页。
[9]关于低保工作进展情况,参见民政部关于低保工作的网页
[10]项怀诚,“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新华网,2003年3月6日。
[11]项怀诚,“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新华网,2003年3月6日。
[12]《人民日报》2003年4月3日。
[13]《武汉晨报》2003年4月4日。
[14]见目前,中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口总共只有406万,大量特困户尚未得到保障,基本生活难以维持。
[15]目前,针对农村大病人口的医疗救助已在部分地区开展起来。上海市2002年累计对8707人次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救助,投入医疗救助资金8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