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论文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深层理论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标志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这一重大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更深的层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理论的形成有着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源泉,它不仅建构了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系,而且包含着形成这些内容的方法论体系,换言之,它既深刻分析了现实的客观情况,又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既告诉我们如何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告诉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小康社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上的源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主观臆造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探索的必然结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方面,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把共产主义分成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但马克思生活于资本主义社会,因实践上的局限尚不能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的具体阶段展开论述。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他说:“怎样设想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不困难,这也已经解决了。但是,怎样实际地从旧的、习惯了的、大家都熟悉的资本主义向新的、还没产生的、没有牢固基础的社会主义过渡,却是一个最困难的任务。}}t17(}③显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列宁已经在这里将社会主义社会分成了两个阶段,即“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没有牢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他还指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社会主义,比从理论上构想社会主义要艰难得多,复杂得多。毫无疑问,列宁留下的这个最困难的问题,在中国则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回答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建成后,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第一阶段裕要更长的时间。‑t27}y6)毛泽东同志这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思想为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81年6月邓小平同志主持草拟的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指出这一阶段的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框架内,邓小平还提出了“小康社会”理论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多侧面、多视角地论述了社会发展的阶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使之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就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从而形成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江泽民同志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的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到2010年、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即新的“三步走”战略。在新世纪到来不久的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终于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出发,越来越具体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它不是简单的理论构想,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丰富的。

    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根据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有的学者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小康”一词,不源于西方,而源于中国,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没有“小康”一词,在经典的经济学或社会学论著中,也不会将“小康”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来阐述、来运用。“小康”一词流传于中国民间社会,是中国老百姓对一种已达温饱但不富裕的安乐生活状态的描述,甚至可以形象化地描述为每餐几菜几汤。这一概念被邓小平引用,最易为中国老百姓感知,也最能激发中国老百姓的热情。这一词语甚至用英文很难翻译,通常译为“well off'”或"comfortable",表示“好了”,即“小康”是一种“好了”的状态、“舒适”的状态。而且,邓小平使用“小康”一词,非常巧妙地借用了中国传统儒学词汇来译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众所周知,小康思想和大同思想,同时出现在《礼记·礼运》篇中,指出的是社会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儒家认为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其中“升平世”和“太平世”就相当于“小康”和“大同”的阶段,是两种前后相继的理想社会。孙中山先生就曾借用“小康”一词来描述“革命”成功后的社会,毛泽东同志曾借用“大同”一词来描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见邓小平借用“小康”一词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很好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同时,这个理论是对中国国情的客观反映。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中国国情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国情的分析。在十六大报告中,他说:“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据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00 [37(}s)随后,他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分析了我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现实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势发展而与时俱进的产物,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