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挫折(上)(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撞地赶了上来。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按自身条件协调内部矛盾的过程,而非按照某种理想的模式直线前进。而能否调整好内部的矛盾冲突,对发达国家本身的发展过程而言,也是一个事关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西方学者在给第三世界国家设计各种发展模式时,却似乎完全忘记了这一点。
第二节 失败与挫折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把焦点集中于两个第三世界国家,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与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尼日利亚是我们将要分析的第一个国家,它是非洲工业化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口8000多万,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一支受过教育的,适应性强的劳动力大军以及十分有利的地理位置。长期接受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形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殖民地商品经济,并产生了一个力量并不十分强大的民族资产阶级。但与大多数殖民地国家一样,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殖民者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区,它们不是与周围地区保持联系,而是通过出口初级产品与欧洲市场直接联系。这种经济“飞地”经济落后的周围地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加尼日利亚有250个部族因而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后果。尼日利亚部族中最主要的有居住在东部信奉基督教的伊博人、居住在北部的信奉伊斯兰教的豪萨-富拉尼人和居住在南部的鲁巴人等。东部是经济“飞地”集中之地,较为发达和富裕,而北部则相对落后与闭塞。这种飞地经济所造成的区域性差异使各部族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冲突,只是由于殖民当局的高压统治才使这种冲突未能爆发。
伊博人由于与殖民经济的密切接触而富于进取精神,他们在接受西方的教育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后,激发出一种拥抱现代化的热望,这种热望推动伊博人在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走在全国各部族的前列。1960年,尼日利亚终于获得独立,然而,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后面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危机,殖民当局的突然撤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填补这个真空不仅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而且意味着需要建立一种适应新形势的利益协调模式。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都走在全国前面的伊博人,本应在这种重建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事实却沿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尼日利亚未能避免第三世界新独立国家那种贪污贿赂之风的侵蚀,这使亟望发展现代经济的伊博中产阶级非常失望,他们决定采用非常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1966年1月,伊博中产阶级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按照合法方式建立起来的尼日利亚文官政府,建立起一个以伊博族少将阿格雅-艾思斯为首的军人政府。新政府宣布它的目标是实行全面改革,清除腐败之风和狭隘的部族主义。
不管这种目标是如何的高尚,也不管这些伊博军官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他们的行动已被北部人看作是伊博人阴谋统治全国的一个步骤。伊博人的经济活动早已渗透到全国的商界、企业界和教育界,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伊博人从本世纪初就向尼日利亚其他地区移民。伊博人的文化优势使他们不久即成为新移入区的经济骨干,并成为独立后尼日利亚行政官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公务人员的主要来源。他们在高级职位上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其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这种优势很自然地激起了其他各主要部族,尤其是北部集团的敌意。他们特别痛恨伊博人在联邦公共机构中所占的统治地位。1966年初北部地区的出版物宣称,尼日利亚的公职45%已被伊博人占据,而该比例在1968年还会上升到60%,而北部人在这些机构中只占10%。政变前夕,非伊博人已普遍产生了对伊博人的强烈憎恨-大多数非伊博人相信这一事实,即伊博人享受了与他们的人数比例不相称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在如此不利的背景下,伊博人不仅不设法缓和与各部族的紧张关系,反而以政变的方式加剧了与各部族的利益冲突:政变中被杀死的无论是文官还是军人,都是北部人。北部人立即作出了反应。同年5月,北部领导人号召民众用暴力把伊博人从北部地区驱逐出去,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杀死杀伤的伊博人就超过了3,000人。北部籍的士兵开始在军队里造反,反对伊博人对军队的控制,结果不仅杀死了27名伊博高级军官,而且把新总统本人也杀死了。以后的几个月,暴力行动持续发展,大约5万名伊博人被赶回他们在东部的故土。而东部的伊博人也采取同样的行动,把北部人赶出了东部地区。一场混乱的内战由此全面爆发,联邦的社会基础开始解体。
第二节 失败与挫折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把焦点集中于两个第三世界国家,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与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尼日利亚是我们将要分析的第一个国家,它是非洲工业化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口8000多万,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一支受过教育的,适应性强的劳动力大军以及十分有利的地理位置。长期接受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形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殖民地商品经济,并产生了一个力量并不十分强大的民族资产阶级。但与大多数殖民地国家一样,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殖民者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区,它们不是与周围地区保持联系,而是通过出口初级产品与欧洲市场直接联系。这种经济“飞地”经济落后的周围地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加尼日利亚有250个部族因而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后果。尼日利亚部族中最主要的有居住在东部信奉基督教的伊博人、居住在北部的信奉伊斯兰教的豪萨-富拉尼人和居住在南部的鲁巴人等。东部是经济“飞地”集中之地,较为发达和富裕,而北部则相对落后与闭塞。这种飞地经济所造成的区域性差异使各部族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冲突,只是由于殖民当局的高压统治才使这种冲突未能爆发。
伊博人由于与殖民经济的密切接触而富于进取精神,他们在接受西方的教育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后,激发出一种拥抱现代化的热望,这种热望推动伊博人在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走在全国各部族的前列。1960年,尼日利亚终于获得独立,然而,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后面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危机,殖民当局的突然撤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填补这个真空不仅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而且意味着需要建立一种适应新形势的利益协调模式。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都走在全国前面的伊博人,本应在这种重建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事实却沿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尼日利亚未能避免第三世界新独立国家那种贪污贿赂之风的侵蚀,这使亟望发展现代经济的伊博中产阶级非常失望,他们决定采用非常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1966年1月,伊博中产阶级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按照合法方式建立起来的尼日利亚文官政府,建立起一个以伊博族少将阿格雅-艾思斯为首的军人政府。新政府宣布它的目标是实行全面改革,清除腐败之风和狭隘的部族主义。
不管这种目标是如何的高尚,也不管这些伊博军官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他们的行动已被北部人看作是伊博人阴谋统治全国的一个步骤。伊博人的经济活动早已渗透到全国的商界、企业界和教育界,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伊博人从本世纪初就向尼日利亚其他地区移民。伊博人的文化优势使他们不久即成为新移入区的经济骨干,并成为独立后尼日利亚行政官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公务人员的主要来源。他们在高级职位上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其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这种优势很自然地激起了其他各主要部族,尤其是北部集团的敌意。他们特别痛恨伊博人在联邦公共机构中所占的统治地位。1966年初北部地区的出版物宣称,尼日利亚的公职45%已被伊博人占据,而该比例在1968年还会上升到60%,而北部人在这些机构中只占10%。政变前夕,非伊博人已普遍产生了对伊博人的强烈憎恨-大多数非伊博人相信这一事实,即伊博人享受了与他们的人数比例不相称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在如此不利的背景下,伊博人不仅不设法缓和与各部族的紧张关系,反而以政变的方式加剧了与各部族的利益冲突:政变中被杀死的无论是文官还是军人,都是北部人。北部人立即作出了反应。同年5月,北部领导人号召民众用暴力把伊博人从北部地区驱逐出去,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杀死杀伤的伊博人就超过了3,000人。北部籍的士兵开始在军队里造反,反对伊博人对军队的控制,结果不仅杀死了27名伊博高级军官,而且把新总统本人也杀死了。以后的几个月,暴力行动持续发展,大约5万名伊博人被赶回他们在东部的故土。而东部的伊博人也采取同样的行动,把北部人赶出了东部地区。一场混乱的内战由此全面爆发,联邦的社会基础开始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