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本文借用温努提(Lawrence Venuti)的“归化习见”(domestication)概念和由麦克洛斯基(Donald McCloskey)提出的(社会),(人们)进行社会选择时基本上会采用两种主要方式:投票是用来作出“政治”决策的典型方法;市场机制则是用来作出“经济”决策的典型方式。(本文作者的翻译)
林氏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则把它译成:
资本主义民主政制有二种方法能作出社会选择——政治事务可通过投票达成,经济问题则非由市场机制完成不可。
把这样一个非论断性的说明变成一个肯定的判断,不外是再一次支持印证“自由市场”的主导意识形态。
下面我们再看看他们写作其他中文文章所运用的措辞策略。广义来说,这些文章也是对西方经济意识形态的一种翻译。
张五常和雷鼎鸣(尤其是后者)的文章的一个很鲜明的特色,是使用了不少在中文书写中极受欢迎的文类——武侠小说的措辞。(他们的措辞也引用中国传统智慧。例如,雷氏和他的同僚在报纸上的专栏“烹鲜集”这个栏目的名称,就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含义是若经常把鱼翻来覆去是不好的方法,隐喻政府应该不要干预自由经济。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市场自我调整。但因此类措辞用得不多,本文只集中讨论他们的“武侠小说”措辞。)在探讨经济问题的文章中,他们使用了像“武功”、“招数”、“内功”、“武林秘笈”等术语。当谈起他们推崇的学者时,就把他们尊为“大宗师”、“世外高人”或“高手”等。以下是一些最为明显的例子:“在经济学家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理论根基强、研究工作做得好的,往往比只懂追求应用的专家更能掌握实际问题的核心,提出更有见地的意见。这有如一些武侠小说所言,只内功根基深厚,打通任督二脉后,再学招式,便有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而绝无难处。”(雷鼎鸣)“……据说学一门武功,除了招式要正确外,还要懂得阐明该门武功精要的口诀,否则只会落得形似神不似,遇到高手,必败无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确很能道出‘理性预期’的核心思想……我对这包含经济学深远意义的‘口诀’无时或忘。几年后,我与‘理性预期’的大宗师卢卡斯(Robert E.Lucas,Jr.)谈及这口诀,他亦欣然同意。”(张五常)他们借用这些比喻,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在中国武侠小说世界中神驰想象,从阅读中得到快感,并把武侠小说中的内容和人物,移接到非小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语境中去。
通过使用武侠小说中的术语,作者把自己当作了武侠世界中的“世外高人”或“高手”,是才智超卓、不食人间烟火的游侠豪杰。用那种略带不屑和随便的口吻援引武侠小说的术语,尝试把与他们不同的意见化解于无形。
他们的这些文章可以归类为软性容易阅读的散文,是消闲的读物,但其作用却在传递严肃的信息或“科学的事实”。相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学术文章,这种轻松的散文风格隐然鼓励读者毋须深入思考,因为文章在处理课题时并不严肃,却强调阅读的娱乐性。藉着把小说和“事实”合二为一,用大受欢迎的武侠小说的措辞进行书写,作者成功地给读者塑造一个经济学的小说世界,企图说服读者接受自由放任经济的好处。
另一种常用的措辞策略是构造权威。他们用武侠小说中对武林高手的描绘和辈份的编排等方式,尝试建构他们心目中的经济学界的权威。例如,当指出某鼓吹“自由市场”的理论是由某经济学家提出时,他们就称该经济学家为“世外高人”或“武林高手”。此外,他们又对那些他们认同的经济学家进行所谓的论资排辈。例如,巴罗(Robert Barro)就被尊为“顶尖的经济学家”,“位列第五”,理由是他的作品被引用的频率特别多;沙琴德(Thomas Sargent)和华莱斯(Neil Wallace)被他们称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巨星级的经济学家”,沙琴德更被封为“天下第八”;而科斯的文章则“石破天惊,足以雄视百代”。不用说,所有这些“顶尖的经济学家”都被介绍成是鼓吹“自由市场”和赞成“私有财产”的理论家。
甚至是不甚出名的经济学家也被引介为重要的权威,只要他们是来自著名的学校或学术机构。例如,雷氏就曾经这样介绍来自罗切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客座教授古里(Tom Cooley):“……但结论自古里这类高手口中道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可信性亦较高。”张五常更指出,他的一位已故的老师Warren Scoville的任何“历史结论都不应该怀疑”。
他们为自己建立权威发言位置也同样驾轻就熟。雷氏这样评价自己:“我多年前在《政治经济学报》(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有篇文章,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贪污会增加行政的速度……(据一位在芝大经济系拿博士的朋友告诉我,这篇文章曾列入他们的教程中,我半信半疑之际,亦觉受宠若惊。)”同样,张氏也援引其在国际上的名人朋友来为自己的文章增加重要性。他写道:“1963年3月,科斯对我寄以厚望,说我将会成为另一个马歇尔……诺斯认为,能将经济学理论全面革新的,就只有张五常一人”。读完这些文字之后,读者或许会受到影响,在没有看正文之前便会对文章的结论作出正面的判断。
经济学的学科规训和香港的地缘政治脉络
学科的实践和结构越来越被认为是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面向。正如福柯(Michel Foucault)指出,学科知识是论述生产中的一种规训系统,学科知识是被认可的,基本上只接受学科内的社群的自我规训,透过各种规训制度和践行,包括专业/学术协会、学刊、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学术基金和日常化的教学步骤(考试、评分和书写),学科被建构成一种封闭和自我支撑的权力网络。
在这种学科规训制度下受训的学生,很难对经济学科的常识有批判的意
林氏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则把它译成:
资本主义民主政制有二种方法能作出社会选择——政治事务可通过投票达成,经济问题则非由市场机制完成不可。
把这样一个非论断性的说明变成一个肯定的判断,不外是再一次支持印证“自由市场”的主导意识形态。
下面我们再看看他们写作其他中文文章所运用的措辞策略。广义来说,这些文章也是对西方经济意识形态的一种翻译。
张五常和雷鼎鸣(尤其是后者)的文章的一个很鲜明的特色,是使用了不少在中文书写中极受欢迎的文类——武侠小说的措辞。(他们的措辞也引用中国传统智慧。例如,雷氏和他的同僚在报纸上的专栏“烹鲜集”这个栏目的名称,就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含义是若经常把鱼翻来覆去是不好的方法,隐喻政府应该不要干预自由经济。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市场自我调整。但因此类措辞用得不多,本文只集中讨论他们的“武侠小说”措辞。)在探讨经济问题的文章中,他们使用了像“武功”、“招数”、“内功”、“武林秘笈”等术语。当谈起他们推崇的学者时,就把他们尊为“大宗师”、“世外高人”或“高手”等。以下是一些最为明显的例子:“在经济学家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理论根基强、研究工作做得好的,往往比只懂追求应用的专家更能掌握实际问题的核心,提出更有见地的意见。这有如一些武侠小说所言,只内功根基深厚,打通任督二脉后,再学招式,便有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而绝无难处。”(雷鼎鸣)“……据说学一门武功,除了招式要正确外,还要懂得阐明该门武功精要的口诀,否则只会落得形似神不似,遇到高手,必败无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确很能道出‘理性预期’的核心思想……我对这包含经济学深远意义的‘口诀’无时或忘。几年后,我与‘理性预期’的大宗师卢卡斯(Robert E.Lucas,Jr.)谈及这口诀,他亦欣然同意。”(张五常)他们借用这些比喻,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在中国武侠小说世界中神驰想象,从阅读中得到快感,并把武侠小说中的内容和人物,移接到非小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语境中去。
通过使用武侠小说中的术语,作者把自己当作了武侠世界中的“世外高人”或“高手”,是才智超卓、不食人间烟火的游侠豪杰。用那种略带不屑和随便的口吻援引武侠小说的术语,尝试把与他们不同的意见化解于无形。
他们的这些文章可以归类为软性容易阅读的散文,是消闲的读物,但其作用却在传递严肃的信息或“科学的事实”。相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学术文章,这种轻松的散文风格隐然鼓励读者毋须深入思考,因为文章在处理课题时并不严肃,却强调阅读的娱乐性。藉着把小说和“事实”合二为一,用大受欢迎的武侠小说的措辞进行书写,作者成功地给读者塑造一个经济学的小说世界,企图说服读者接受自由放任经济的好处。
另一种常用的措辞策略是构造权威。他们用武侠小说中对武林高手的描绘和辈份的编排等方式,尝试建构他们心目中的经济学界的权威。例如,当指出某鼓吹“自由市场”的理论是由某经济学家提出时,他们就称该经济学家为“世外高人”或“武林高手”。此外,他们又对那些他们认同的经济学家进行所谓的论资排辈。例如,巴罗(Robert Barro)就被尊为“顶尖的经济学家”,“位列第五”,理由是他的作品被引用的频率特别多;沙琴德(Thomas Sargent)和华莱斯(Neil Wallace)被他们称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巨星级的经济学家”,沙琴德更被封为“天下第八”;而科斯的文章则“石破天惊,足以雄视百代”。不用说,所有这些“顶尖的经济学家”都被介绍成是鼓吹“自由市场”和赞成“私有财产”的理论家。
甚至是不甚出名的经济学家也被引介为重要的权威,只要他们是来自著名的学校或学术机构。例如,雷氏就曾经这样介绍来自罗切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客座教授古里(Tom Cooley):“……但结论自古里这类高手口中道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可信性亦较高。”张五常更指出,他的一位已故的老师Warren Scoville的任何“历史结论都不应该怀疑”。
他们为自己建立权威发言位置也同样驾轻就熟。雷氏这样评价自己:“我多年前在《政治经济学报》(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有篇文章,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贪污会增加行政的速度……(据一位在芝大经济系拿博士的朋友告诉我,这篇文章曾列入他们的教程中,我半信半疑之际,亦觉受宠若惊。)”同样,张氏也援引其在国际上的名人朋友来为自己的文章增加重要性。他写道:“1963年3月,科斯对我寄以厚望,说我将会成为另一个马歇尔……诺斯认为,能将经济学理论全面革新的,就只有张五常一人”。读完这些文字之后,读者或许会受到影响,在没有看正文之前便会对文章的结论作出正面的判断。
经济学的学科规训和香港的地缘政治脉络
学科的实践和结构越来越被认为是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面向。正如福柯(Michel Foucault)指出,学科知识是论述生产中的一种规训系统,学科知识是被认可的,基本上只接受学科内的社群的自我规训,透过各种规训制度和践行,包括专业/学术协会、学刊、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学术基金和日常化的教学步骤(考试、评分和书写),学科被建构成一种封闭和自我支撑的权力网络。
在这种学科规训制度下受训的学生,很难对经济学科的常识有批判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