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 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
一、在台湾岛内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尽管其与李登辉个人存在争议,但 与李所推动的“急进台独”(亦称“激进台独”)则有合流趋势,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 影
陈水扁上台后,原鉴于李登辉“两国论”和“急进台独”的教训,曾于2000年“5·20 ”就职演说时向岛内外提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即不宣布“台独”,不更改“国号 ”,不搞“两国论入宪”,不进行“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 。从而改采“渐进台独”的做法,即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由量到质、化整 为零、蚕食渐进、一点一滴地推动“台独”。一年多来,在李登辉为“精神领袖”的台 联党的配合下,集中在8个“国”字上作文章,即将新台币定位为“国币”,把闽南话 视同“国语”,把地方歌仔戏视为“国剧”,把从祖国大陆搬去的原故宫博物院拟改为 福尔摩萨“国馆”。还有什么“国号”、“国旗”、“国歌”、“国父”等,认为都是 从大陆来的,孙中山也是“外省人”,不能作“国父”。凡此,统统要实现“台湾化” 或“本土化”,其基本程序和公式是:“民主化—本土化—去中国化—台独化”。其中 关键是“去中国化”。一切与祖国大陆有联系的标语口号、地图画册、徽章标记、机构 名称、街道名称、公司名称等等,都在“去”之列。
在“渐进台独”和“急进台独”之间,并没有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一脉相 承,形式不同,本质一致。陈水扁等一帮人出于自身政治需要的考虑,又认为形势对己 有利,乃迫不及待地抛出“一边一国论”。他认为,在台湾岛内,民进党已成政坛第一 大党,自己集党政军警大权于一身,民进党及其本人的地位和权力已经巩固,加上年底 北高两市“市长选举”的时间迫近,亦需制造对民进党有利的选举形势。认为,在中国 大陆,中共正忙于“党的十六大”,忙于筹备奥运会,忙于各项经济建设,无暇顾及台 湾,加上岛内的“大陆热”和“三通热”,亦需要借机压一下;认为,在国际社会,由 于美国自小布什上台以后,频频对台湾“示好”,尤其是不久前的两件事:一个是所谓 中国“军事力量评估报告”,强调“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一个是所谓“国会财 政拨款案”,把中国的台湾与北约国家、非北约国家相提并论,从而给了台湾当局以极 大“鼓励”和“误导”。还有,台湾当局也希望借机试探一下美国的“底线”等。总之 ,由于私欲的膨胀,适宜的气温,主观的误判,就像1997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一样 ,陈水扁终于在去年8月3日也抛出了比“两国论”还“两国论”的“一边一国论”。说 明主张“渐进台独”的陈水扁也终于向李登辉的“急进台独”靠拢。一个时期以来,扁 、李不仅在目标上而且在做法上实际已经“合流”了。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出笼后,完全走向他所期望的反面,不仅美国未策应,岛内 很震恐,中国大陆更是反应强烈,国际舆论也是一片谴责和责怪,使他成了继李登辉之 后一个“新的麻烦制造者”。由于他四面楚歌,处境尴尬,内外都很被动,不得已而动 员其身边大将们四处“降温”和“灭火”。然从近期种种迹象看,他不过是迫于形势而 有所收敛,或改变策略,不可能有本质上的改变。完全可以肯定,陈水扁“一边一国论 ”的命运不会好于李登辉的“两国论”。
二、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一段时间内,“政 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然从总体上看,两岸政治关系也还是不断前 进的
台湾许多朋友私下告诉我们,两岸风水轮流转,过去是大陆搞政治挂帅,经济一路下 滑;如今是台湾搞政治挂帅,经济也一路下滑。
早在李登辉主政后期,台湾即愈来愈注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挂帅,使台湾经济出现不祥 兆头。陈水扁主政后,由于推动“渐进台独”的需要,更加注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挂帅, 曾持续出现“四降”(经济增长率、股票、进出口贸易、内外投资)、“四升”(失业率 、自杀率、破产率、痛苦指数)现象,至今仍无根本好转迹象。
根据香港《亚洲周刊》等媒体报道,陈水扁上台以来的两年多,岛内经济持续不振, 社会问题丛生;而相反,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却十分热络,经久不衰。
过去是“5555”。即在中国大陆有5万家台商,50万台胞,500亿美元,中国大陆是台 湾的第5大贸易伙伴。现在是“1111”。即在中国大陆有10万家台商,100万台胞,1,0 00亿美元,祖国大陆是台湾的第1大贸易伙伴。
过去是“9个热”。即探亲热、访问热、寻根热、交流热、旅游热、投资热、服务业热 、农畜业热、求婚热。现在是“16个热”。即新增加金融热、寿险热、文化热、求学热 、求职热、购房热、高科技热等。
尽管陈水扁当局千方阻拦,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金总是要流向有利润的 地方”,“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是不以任何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的作用,是不可抗拒的。台湾当局被迫将原来的“戒急用忍”政策修改为“积极开放、 有效管理”,然其重点仍在“有效管理”,并重提“南向政策”。虽如此,但仍无法阻 遏台商积极投资祖国大陆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岸关系出现“经济热”的同时,却又出现了“政治冷”。台湾当 局至今仍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不接受“一中”原则,不接受直接“三通”,不接受 “一国两制”。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几乎已完全没有往来。台“两蒋 ”时代有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如今却变成上述“四不” 了;蒋氏的“三不”,并未否定一个中国,而如今的台当局却连“中国人”都不承认了 。
在两岸之间,政冷经热,一个是愈来愈冷,一个是愈来愈热,南辕北辙,“二律背反 ”。于是有人怀疑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是否经济上的“热”支持了政治上的“冷”, 对祖国统一大业不利。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两岸 政治关系绝不是愈来愈远,而是愈来愈近。政治关系绝不能只看台高层的少数人,也不 能只看局部而不看整体,只看眼前而不看长远。近几十年来,两岸从“热战”走向“冷 战”,从“隔海对骂”到“高空喊话”,从“互不往来”到“热烈交流”,从“5555” 到“1111”,从“9个热”到“16个热”,这绝不是政治上愈来愈远,而是越来越近。
在北京市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一位台籍学者提出了三个“越来越多”。即近几 年来,台胞对祖国大陆有好感者越来越多,岛内要求两岸实现直接“三通”者越来越多 ,认为“一国两制”同样适用于台湾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能说是政治已“愈来愈冷”、 “统一无望”了吗?
政治与经济是不能完全分开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千利益,万利益,经 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千关系,万关系,经济关系是最基础的关系。从短期看,也许 是政治决定经济;但从长远看,一定是经济决定政治。决定两岸关系未来的是两岸的广 大民众,是关系到两岸人民切身福祉的经济利益,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经济规律,而绝不是台湾岛内少数顽固不化的“台独”分子,更不是他们所高唱的那 些远远脱离人民需要的空洞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口号。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信心。
三、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 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 力所能阻挡的
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台湾问题归根结底是美国问题。二战以后,美国出于自身 的利益和所谓“全球战略”的考虑,执行的是一条“以台制中”的路线。台湾是中国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是中国人,所以美国实际上沿袭了日本军国主义“以华制华” 的策略,所不同的只是“急进”和“渐进”的形式不同而已。台湾成了美国战后手中用 以对付和牵制中国大陆发展的一个“棋子”。
在中国、美国与台湾地区这个“三角关系”中,基本上有两条规律:
一条是:“大两岸关系”(太平洋两岸的中美关系)决定“小两岸关系”(大陆和台湾的 关系)。大两岸关系紧张,小两岸关系必然紧张;大两岸关系缓和,小两岸关系也必然 缓和。
一条是:美国历届总统在对华政策上,前期与后期往往存在明显差别。其前期,都是 反华,骂中国,对华政策向台湾倾斜;其中、后期,通过摸索实践逐步趋于务实。
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002年1月17日的报道,小布什前的六任美国总统,尼克松— 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没有一届不是如此。所以,该报评论说:“从整 个30年前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到今日布什(小)的北京之行,‘白宫,条条弯路通中国’” 。
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常摆动于“全球战略”与“国家利益”、霸权与务实、合作与遏 制之间,即所谓“钟摆”理论。小布什表现得最典型和最突出。其上台不过两年多,在 对华政策上时左时右地摆动不下八九次之多。“9·11”事件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总 的来讲,正向更务实和更积极的方向调整,这是好的。然而由于他一度向台湾摆动的幅 度较大,从而给了陈水扁以可趁之机,竟然有恃无恐地抛出所谓“一边一国论”。他的 这个“一边一国论”因为没有正式告知美国,引起美国当局的颇“不愉快”,然尽管如 此,美国却仍对其暗存某种“疼爱”之情,看不出像当年对李登辉“两国论”那样的“ 震怒”。陈虽不得不适度“降温”和“灭火”,但不过是更加注意隐讳和包装而已,其 实质性的“台独”嚣张之气,仍无丝毫改变。
美国在台海两岸关系上的基本态度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不统”是其战略 目标,“不独”是策略手段,“不战”是牵制中国,“不和”是维持现状。美国对台海 两岸,既怕统也怕独,统则使美国失去一张制衡中国大陆的“王牌”,“独”则有可能 使美国被“拖下水”。最好是使两岸保持“和而不统,分而不离”的状态。美国希望台 海不要以公开的“台独”来刺激和挑衅大陆,也要求中国大陆不要以“武力”来威胁和 恫吓台湾,此即所谓“台湾不独,大陆不武”。长时间以来,美国在台海两岸间一直保 持着貌似中间而实际偏袒和支持台湾的做法。
中国政府的对台斗争,实际上是对美斗争。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台海两岸的政策 不会根本改变。它确实有点像“钟摆”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轴心,随着国际形势 的变化而时左时右地摇摆不定。好时也好不到那里,坏时也坏不到那里,好时我们不要 有幻想,坏时天也塌不下来。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然而,在包括美国在 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人民的支持下,海峡两岸终将统一,两岸中国人民终 将取得最后胜利。
以上是两岸关系的三个特点。两岸关系的未来,必将决定于与这三个特点相联系的三 大因素,即台湾岛因素、中国大陆因素和国际因素。在这三大因素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起决定和主导作 用的将是中国大陆这一因素。随着中国大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上升,国防 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必将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无论是“渐 进台独”或“急进台独”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一、在台湾岛内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尽管其与李登辉个人存在争议,但 与李所推动的“急进台独”(亦称“激进台独”)则有合流趋势,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 影
陈水扁上台后,原鉴于李登辉“两国论”和“急进台独”的教训,曾于2000年“5·20 ”就职演说时向岛内外提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即不宣布“台独”,不更改“国号 ”,不搞“两国论入宪”,不进行“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 。从而改采“渐进台独”的做法,即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由量到质、化整 为零、蚕食渐进、一点一滴地推动“台独”。一年多来,在李登辉为“精神领袖”的台 联党的配合下,集中在8个“国”字上作文章,即将新台币定位为“国币”,把闽南话 视同“国语”,把地方歌仔戏视为“国剧”,把从祖国大陆搬去的原故宫博物院拟改为 福尔摩萨“国馆”。还有什么“国号”、“国旗”、“国歌”、“国父”等,认为都是 从大陆来的,孙中山也是“外省人”,不能作“国父”。凡此,统统要实现“台湾化” 或“本土化”,其基本程序和公式是:“民主化—本土化—去中国化—台独化”。其中 关键是“去中国化”。一切与祖国大陆有联系的标语口号、地图画册、徽章标记、机构 名称、街道名称、公司名称等等,都在“去”之列。
在“渐进台独”和“急进台独”之间,并没有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一脉相 承,形式不同,本质一致。陈水扁等一帮人出于自身政治需要的考虑,又认为形势对己 有利,乃迫不及待地抛出“一边一国论”。他认为,在台湾岛内,民进党已成政坛第一 大党,自己集党政军警大权于一身,民进党及其本人的地位和权力已经巩固,加上年底 北高两市“市长选举”的时间迫近,亦需制造对民进党有利的选举形势。认为,在中国 大陆,中共正忙于“党的十六大”,忙于筹备奥运会,忙于各项经济建设,无暇顾及台 湾,加上岛内的“大陆热”和“三通热”,亦需要借机压一下;认为,在国际社会,由 于美国自小布什上台以后,频频对台湾“示好”,尤其是不久前的两件事:一个是所谓 中国“军事力量评估报告”,强调“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一个是所谓“国会财 政拨款案”,把中国的台湾与北约国家、非北约国家相提并论,从而给了台湾当局以极 大“鼓励”和“误导”。还有,台湾当局也希望借机试探一下美国的“底线”等。总之 ,由于私欲的膨胀,适宜的气温,主观的误判,就像1997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一样 ,陈水扁终于在去年8月3日也抛出了比“两国论”还“两国论”的“一边一国论”。说 明主张“渐进台独”的陈水扁也终于向李登辉的“急进台独”靠拢。一个时期以来,扁 、李不仅在目标上而且在做法上实际已经“合流”了。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出笼后,完全走向他所期望的反面,不仅美国未策应,岛内 很震恐,中国大陆更是反应强烈,国际舆论也是一片谴责和责怪,使他成了继李登辉之 后一个“新的麻烦制造者”。由于他四面楚歌,处境尴尬,内外都很被动,不得已而动 员其身边大将们四处“降温”和“灭火”。然从近期种种迹象看,他不过是迫于形势而 有所收敛,或改变策略,不可能有本质上的改变。完全可以肯定,陈水扁“一边一国论 ”的命运不会好于李登辉的“两国论”。
二、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一段时间内,“政 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然从总体上看,两岸政治关系也还是不断前 进的
台湾许多朋友私下告诉我们,两岸风水轮流转,过去是大陆搞政治挂帅,经济一路下 滑;如今是台湾搞政治挂帅,经济也一路下滑。
早在李登辉主政后期,台湾即愈来愈注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挂帅,使台湾经济出现不祥 兆头。陈水扁主政后,由于推动“渐进台独”的需要,更加注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挂帅, 曾持续出现“四降”(经济增长率、股票、进出口贸易、内外投资)、“四升”(失业率 、自杀率、破产率、痛苦指数)现象,至今仍无根本好转迹象。
根据香港《亚洲周刊》等媒体报道,陈水扁上台以来的两年多,岛内经济持续不振, 社会问题丛生;而相反,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却十分热络,经久不衰。
过去是“5555”。即在中国大陆有5万家台商,50万台胞,500亿美元,中国大陆是台 湾的第5大贸易伙伴。现在是“1111”。即在中国大陆有10万家台商,100万台胞,1,0 00亿美元,祖国大陆是台湾的第1大贸易伙伴。
过去是“9个热”。即探亲热、访问热、寻根热、交流热、旅游热、投资热、服务业热 、农畜业热、求婚热。现在是“16个热”。即新增加金融热、寿险热、文化热、求学热 、求职热、购房热、高科技热等。
尽管陈水扁当局千方阻拦,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金总是要流向有利润的 地方”,“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是不以任何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的作用,是不可抗拒的。台湾当局被迫将原来的“戒急用忍”政策修改为“积极开放、 有效管理”,然其重点仍在“有效管理”,并重提“南向政策”。虽如此,但仍无法阻 遏台商积极投资祖国大陆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岸关系出现“经济热”的同时,却又出现了“政治冷”。台湾当 局至今仍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不接受“一中”原则,不接受直接“三通”,不接受 “一国两制”。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几乎已完全没有往来。台“两蒋 ”时代有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如今却变成上述“四不” 了;蒋氏的“三不”,并未否定一个中国,而如今的台当局却连“中国人”都不承认了 。
在两岸之间,政冷经热,一个是愈来愈冷,一个是愈来愈热,南辕北辙,“二律背反 ”。于是有人怀疑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是否经济上的“热”支持了政治上的“冷”, 对祖国统一大业不利。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两岸 政治关系绝不是愈来愈远,而是愈来愈近。政治关系绝不能只看台高层的少数人,也不 能只看局部而不看整体,只看眼前而不看长远。近几十年来,两岸从“热战”走向“冷 战”,从“隔海对骂”到“高空喊话”,从“互不往来”到“热烈交流”,从“5555” 到“1111”,从“9个热”到“16个热”,这绝不是政治上愈来愈远,而是越来越近。
在北京市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一位台籍学者提出了三个“越来越多”。即近几 年来,台胞对祖国大陆有好感者越来越多,岛内要求两岸实现直接“三通”者越来越多 ,认为“一国两制”同样适用于台湾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能说是政治已“愈来愈冷”、 “统一无望”了吗?
政治与经济是不能完全分开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千利益,万利益,经 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千关系,万关系,经济关系是最基础的关系。从短期看,也许 是政治决定经济;但从长远看,一定是经济决定政治。决定两岸关系未来的是两岸的广 大民众,是关系到两岸人民切身福祉的经济利益,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经济规律,而绝不是台湾岛内少数顽固不化的“台独”分子,更不是他们所高唱的那 些远远脱离人民需要的空洞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口号。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信心。
三、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 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 力所能阻挡的
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台湾问题归根结底是美国问题。二战以后,美国出于自身 的利益和所谓“全球战略”的考虑,执行的是一条“以台制中”的路线。台湾是中国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是中国人,所以美国实际上沿袭了日本军国主义“以华制华” 的策略,所不同的只是“急进”和“渐进”的形式不同而已。台湾成了美国战后手中用 以对付和牵制中国大陆发展的一个“棋子”。
在中国、美国与台湾地区这个“三角关系”中,基本上有两条规律:
一条是:“大两岸关系”(太平洋两岸的中美关系)决定“小两岸关系”(大陆和台湾的 关系)。大两岸关系紧张,小两岸关系必然紧张;大两岸关系缓和,小两岸关系也必然 缓和。
一条是:美国历届总统在对华政策上,前期与后期往往存在明显差别。其前期,都是 反华,骂中国,对华政策向台湾倾斜;其中、后期,通过摸索实践逐步趋于务实。
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002年1月17日的报道,小布什前的六任美国总统,尼克松— 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没有一届不是如此。所以,该报评论说:“从整 个30年前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到今日布什(小)的北京之行,‘白宫,条条弯路通中国’” 。
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常摆动于“全球战略”与“国家利益”、霸权与务实、合作与遏 制之间,即所谓“钟摆”理论。小布什表现得最典型和最突出。其上台不过两年多,在 对华政策上时左时右地摆动不下八九次之多。“9·11”事件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总 的来讲,正向更务实和更积极的方向调整,这是好的。然而由于他一度向台湾摆动的幅 度较大,从而给了陈水扁以可趁之机,竟然有恃无恐地抛出所谓“一边一国论”。他的 这个“一边一国论”因为没有正式告知美国,引起美国当局的颇“不愉快”,然尽管如 此,美国却仍对其暗存某种“疼爱”之情,看不出像当年对李登辉“两国论”那样的“ 震怒”。陈虽不得不适度“降温”和“灭火”,但不过是更加注意隐讳和包装而已,其 实质性的“台独”嚣张之气,仍无丝毫改变。
美国在台海两岸关系上的基本态度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不统”是其战略 目标,“不独”是策略手段,“不战”是牵制中国,“不和”是维持现状。美国对台海 两岸,既怕统也怕独,统则使美国失去一张制衡中国大陆的“王牌”,“独”则有可能 使美国被“拖下水”。最好是使两岸保持“和而不统,分而不离”的状态。美国希望台 海不要以公开的“台独”来刺激和挑衅大陆,也要求中国大陆不要以“武力”来威胁和 恫吓台湾,此即所谓“台湾不独,大陆不武”。长时间以来,美国在台海两岸间一直保 持着貌似中间而实际偏袒和支持台湾的做法。
中国政府的对台斗争,实际上是对美斗争。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台海两岸的政策 不会根本改变。它确实有点像“钟摆”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轴心,随着国际形势 的变化而时左时右地摇摆不定。好时也好不到那里,坏时也坏不到那里,好时我们不要 有幻想,坏时天也塌不下来。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然而,在包括美国在 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人民的支持下,海峡两岸终将统一,两岸中国人民终 将取得最后胜利。
以上是两岸关系的三个特点。两岸关系的未来,必将决定于与这三个特点相联系的三 大因素,即台湾岛因素、中国大陆因素和国际因素。在这三大因素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起决定和主导作 用的将是中国大陆这一因素。随着中国大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上升,国防 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必将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无论是“渐 进台独”或“急进台独”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上一篇: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
下一篇: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