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利于辨析当代社会各种社会思潮。构建和谐社会
自社会主义中国诞生起。西方敌对势力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苏联东欧共产党的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它们把和平演变的重点转向中国。它们视中国为眼中钉,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时刻妄图“西化”和“分化”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西方反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这两股思潮充当急先锋,它们以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观点为核心,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多元主义和趋同论为理论基础,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根本的价值观,以我国的党员干部为主要腐蚀对象,相互配合,互相呼应,和平演变中国。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当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成为历史阶段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现实条件下,克服思想观念上的庸俗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力量。中国作为一个有l3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否则,必然是一盘散沙,党将不党,国将不国。这个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对错误的思潮予以有说服力地批判。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失误,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是共产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历史教训。苏联垮台是苏联领导人从丧失共产主义信念开始,到丧失统治意志为止的过程。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苏东崩溃首先是信念的崩溃。当一个党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当人们对自己几十年来所做的一切失去了心理和道德依据,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失去了信心,这个党、这支队伍和这个事业还怎么能存在和发展下去呢?当今,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在苦难中经受锻炼,从挫折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提升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水平和促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动力。坚定理想信念能够激励人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邓小平说过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和谐社会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实际行动,是造福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有这种神圣而强烈的追求,有这种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排除万难、敢于胜利的精神,把我们的智慧力量集中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上来。“社会和谐”是整个人类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追求的社会理想。“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也明确指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历史时期,对于中国而言,如何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何平稳顺利地度过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尤其需要处理好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如果不能对利益关系的内在矛盾性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客观规律,意识形态将没有任何真理的力量;而如果没有最广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基础,意识形态注定失去现实的物质力量。意识形态的坚持、发展与创新,已经成为必须加以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十分艰巨,不但需要统一思想和行动,还需要凝聚智慧和力量,特别需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地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尤其不能忽视思想文化的建设,因为,思想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它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粘合剂”的作用。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而党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富裕幸福的基本条件。因此,每个共产党员一定要自觉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努力实践入党宣誓时许下的庄严承诺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