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文化,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它不能成为民族认同的对象,但在民族内部的伦理生活中可能具有难以取代的独到价值。当年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在正确抵制文化民族主义时,将这一观点不恰当地引申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以至再三再四地与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发生文化论战,这一重大失误,似应为今日认同宪政爱国主义的朋友引以为教训。我在其它地方写过,那几场文化论战可能是双方共享同一种文化决定论。
二、相对于九十年代更为凶猛的另一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并没有那样积极的进攻姿态。只是由于本会议题所限,不能涉及这一文化领域之外的问题。但就问题的紧迫而言,在知识界之外扩张过来的所谓国家至上论,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可以说不”,九十年代末叶的“超限战”,以及今年刚出现的一些富有铁血气质的策议,这一思潮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转型的前景更具进攻性,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另有文章对应。
二、相对于九十年代更为凶猛的另一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并没有那样积极的进攻姿态。只是由于本会议题所限,不能涉及这一文化领域之外的问题。但就问题的紧迫而言,在知识界之外扩张过来的所谓国家至上论,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可以说不”,九十年代末叶的“超限战”,以及今年刚出现的一些富有铁血气质的策议,这一思潮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转型的前景更具进攻性,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另有文章对应。
上一篇: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