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植起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禀赋,来挑战日益嚣张的西方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诸如"好莱坞化"和"可口可乐化"),以保持或恢复民族自尊心,获取政治号召力。与经济民族主义反对经济侵略相似,文化民族主义者反对的是"文化殖民"。在这里,"作为主权的'道德成分',民族主义象征提供了一个政治话语的核心。"[20]纠缠了中国人一百多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命题当然也贯穿了文化民族主义的主线,而90年代以来在东亚掀起了对"新儒家"的重视也可被纳入文化民族主义的范畴。
虽然在缺乏政治、经济吸引力的情况下,首先从文化上确立起民族的认同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因为几乎抵挡不了全球性的消费主义和没有边界的大众传媒而显得有些虚弱和矫情。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成为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价值根源,是发展中国家基于理性做出的选择。但由于当代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缺陷,它更趋向于保守而不是开放,趋向于回顾过去而不是前瞻未来,趋向于破坏而不是建设,趋向于民族自利而不是全球共荣,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显然不能长久地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
面向新的世纪和新的世界发展趋势,只有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最终走上国家繁荣和民族兴旺之路。
注释:
[1]参见徐迅著《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2][5][20]安东尼·吉登斯著《民族-国家与暴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65、259、265页。
[3]欧内斯特·盖尔纳著《民族与民族主义》,康乃尔大学1983年版,第1-5页。
[4]J·H·海恩斯著《民族主义论文集》,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26年版,第6页。
[6]参见帕尼尔·勒纳著《正在逝去的传统社会》,格林科公司1962年版,前言。
[7][15]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236页。
[8]A·赖丁著《遥远的邻居:墨西哥人的肖像》,美国诺普尔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8页。
[9]S·坦塞著《拉丁美洲的经济民族主义》,商务印书馆,1980,P8。
[10]G·A·阿明:"依附性发展",载《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页。
[11]参见陈峰君:"论东亚成功的综合要素:东亚经济民族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夏季卷。
[12]宁骚先生把这些矛盾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国族语言与民族语言、国民文化与民族文化、权力垄断与权力分享、国土开发与利益分配、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与族体发展要求。参见宁骚:"论民族冲突的根源",载《中国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夏季卷。
[13]三好将夫:"没有边界的世界?从殖民主义到跨国主义及民族国家的衰落",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87页。
[14]阿尔蒙德著《当代比较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736页。
[16]参见萧功秦:"民族主义与中国转型时期的意识形态",载《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4期。
[17]J·安格尔著《中国民族主义》,纽约1996年版,导论。
[18]王逸舟著《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页。
[19]阿尔君·阿帕杜莱:"全球文化经济中的断裂与差异",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27页。
虽然在缺乏政治、经济吸引力的情况下,首先从文化上确立起民族的认同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因为几乎抵挡不了全球性的消费主义和没有边界的大众传媒而显得有些虚弱和矫情。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成为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价值根源,是发展中国家基于理性做出的选择。但由于当代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缺陷,它更趋向于保守而不是开放,趋向于回顾过去而不是前瞻未来,趋向于破坏而不是建设,趋向于民族自利而不是全球共荣,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显然不能长久地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
面向新的世纪和新的世界发展趋势,只有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最终走上国家繁荣和民族兴旺之路。
注释:
[1]参见徐迅著《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2][5][20]安东尼·吉登斯著《民族-国家与暴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65、259、265页。
[3]欧内斯特·盖尔纳著《民族与民族主义》,康乃尔大学1983年版,第1-5页。
[4]J·H·海恩斯著《民族主义论文集》,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26年版,第6页。
[6]参见帕尼尔·勒纳著《正在逝去的传统社会》,格林科公司1962年版,前言。
[7][15]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236页。
[8]A·赖丁著《遥远的邻居:墨西哥人的肖像》,美国诺普尔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8页。
[9]S·坦塞著《拉丁美洲的经济民族主义》,商务印书馆,1980,P8。
[10]G·A·阿明:"依附性发展",载《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页。
[11]参见陈峰君:"论东亚成功的综合要素:东亚经济民族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夏季卷。
[12]宁骚先生把这些矛盾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国族语言与民族语言、国民文化与民族文化、权力垄断与权力分享、国土开发与利益分配、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与族体发展要求。参见宁骚:"论民族冲突的根源",载《中国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夏季卷。
[13]三好将夫:"没有边界的世界?从殖民主义到跨国主义及民族国家的衰落",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87页。
[14]阿尔蒙德著《当代比较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736页。
[16]参见萧功秦:"民族主义与中国转型时期的意识形态",载《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4期。
[17]J·安格尔著《中国民族主义》,纽约1996年版,导论。
[18]王逸舟著《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页。
[19]阿尔君·阿帕杜莱:"全球文化经济中的断裂与差异",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27页。
下一篇:尘埃未定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