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未定时的反思(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些事实是否存在。可能对反本质主义者来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否定西方人的价值评价。于是,翻遍全书我既没找到赛义德对这些事实存在的反证,也没有他对自己民族缺憾的反省或反思,而只是反复强调西方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是不真实的,是被歪曲的。这样一来,《东方学》客观上不是在为极端民族主义张目又是什么呢?
美国的人类学者乔治.E.马尔库斯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赛义德“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以同样的修辞极权主义手法去反对他所选择的论敌”。“他没有认识到,东方学的对象,即他所要辩护的民族内部也存在政治、文化的分化”。[6] 事实确是这样,如果说巴以冲突尚折射出东西文化差异的话,那么,两伊冲突、伊科冲突以及各阿拉伯国家内部如阿富汗派别间的冲突,几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此又该用怎样的西方文化霸权解释呢?这就间接地又回到了双塔惨剧。对处于美国话语中心的作为“特权知识分子”的赛义德来说,《东方学》问世20多年来,给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声誉,但它给他的民族带来多少文化上的进步呢?笔者对阿拉伯世界素无研究,不敢妄断。但我想,如果赛义德有鲁迅般的理性,如果他在《东方学》中能对自己民族文化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即便不如鲁迅那样对传统文化做彻底否定,只要能做出些许理性反思,那么,在《东方学》问世20年后,阿拉伯世界可能会增强团结,巴以和谈可能会取得成功,而双塔惨剧可能便不会发生。当然,这只是一些可能。但看到阿拉伯世界的现状,再读读赛义德极端之论,我真的很庆幸,我们民族拥有的是鲁迅,而不是赛义德;鲁迅塑造了一个阿Q让我们时时警策自己,而赛义德却恰恰相反。鲁迅,也应是东方民族不朽的精神支柱。
遗憾的是,从《东方学》到双塔惨剧所暴露出的许多知识分子身上的民族劣根性,使我深深感到,许多学人,包括著名学者,已经离鲁迅越来越远了。这值得我们警惕再警惕。否则,同样的惨剧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到那时,该其他人来幸灾乐祸我们了,当然,同样是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1] 注,这是沿用传统的说法,科学也是理性的产物。更科学的说法,应当是一块基石,两大分支: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
[2] 《全集(一)、坟》214页。
[3] 《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5月版,第442页。
[4] 桑兵著:《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1999年11月版,56页
[5] 《东方学》,第48页。
[6] 乔治.E.马尔库斯 米开尔.M.J.费彻尔著:《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17—18页,三联书店,1998年3月版。
美国的人类学者乔治.E.马尔库斯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赛义德“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以同样的修辞极权主义手法去反对他所选择的论敌”。“他没有认识到,东方学的对象,即他所要辩护的民族内部也存在政治、文化的分化”。[6] 事实确是这样,如果说巴以冲突尚折射出东西文化差异的话,那么,两伊冲突、伊科冲突以及各阿拉伯国家内部如阿富汗派别间的冲突,几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此又该用怎样的西方文化霸权解释呢?这就间接地又回到了双塔惨剧。对处于美国话语中心的作为“特权知识分子”的赛义德来说,《东方学》问世20多年来,给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声誉,但它给他的民族带来多少文化上的进步呢?笔者对阿拉伯世界素无研究,不敢妄断。但我想,如果赛义德有鲁迅般的理性,如果他在《东方学》中能对自己民族文化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即便不如鲁迅那样对传统文化做彻底否定,只要能做出些许理性反思,那么,在《东方学》问世20年后,阿拉伯世界可能会增强团结,巴以和谈可能会取得成功,而双塔惨剧可能便不会发生。当然,这只是一些可能。但看到阿拉伯世界的现状,再读读赛义德极端之论,我真的很庆幸,我们民族拥有的是鲁迅,而不是赛义德;鲁迅塑造了一个阿Q让我们时时警策自己,而赛义德却恰恰相反。鲁迅,也应是东方民族不朽的精神支柱。
遗憾的是,从《东方学》到双塔惨剧所暴露出的许多知识分子身上的民族劣根性,使我深深感到,许多学人,包括著名学者,已经离鲁迅越来越远了。这值得我们警惕再警惕。否则,同样的惨剧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到那时,该其他人来幸灾乐祸我们了,当然,同样是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1] 注,这是沿用传统的说法,科学也是理性的产物。更科学的说法,应当是一块基石,两大分支: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
[2] 《全集(一)、坟》214页。
[3] 《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5月版,第442页。
[4] 桑兵著:《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1999年11月版,56页
[5] 《东方学》,第48页。
[6] 乔治.E.马尔库斯 米开尔.M.J.费彻尔著:《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17—18页,三联书店,1998年3月版。
上一篇: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
下一篇: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