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敌后游击战争的心理意义(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0
(四)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我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建立了心心相印,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最大特点和全部秘密就在于它是典型的人民战争。游击战争中,党和人民军队以解放沦陷区,驱逐日宼出中国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的优良政策和秋毫无犯的群众纪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亲密无间的党政军民关系,又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他们不但在政治上、经济上积极支援游击战争,而且在军事上与正规军、游击战队密切配合,激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广大人民给予人民军队无微不至的爱护与照顾,甚至不惜以身家性命保护自己的子弟兵。解放区党政军民的有机结合,铸就了打不烂、摧不跨的抵御和抗击日本侵略的铜墙铁壁。解放区党政军民在敌后游击战争中形成的这种亲如一家、血浓于水的党政军民鱼水关系,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
二、敌后游击战争对日军的震慑打击作用表现
(一)敌后游击战争给日军以当头一棒,顿挫其侵略气焰。战争爆发后,日军恃其军事实力,长驱直入,造成敌进我退的局面,侵略气焰甚嚣尘上,大肆鼓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牛皮。抗战开始,我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猛烈地开展游击战争,给不可一世的日军以迎头痛击。如1937年9月,我八路军平型关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其嚣张气焰,顿挫其锐气,不敢如前那样长驱直进,“增加了敌人的许多的困难和顾虑”。1940年秋,我八路军历时达三个半月的“百
团大战”,在振奋全国军民抗战精神与增加全世界人民对我国抗战同情的同时,更沉重打击了日寇对我国的新的政治诱降和新的大举进攻,以及对华北的“囚笼”政策,使日寇极为震惊,惊呼此役为“挖心战”,不可一世的狂妄民族心理为之一扫,发出了“百年战争”的哀鸣,并逐渐产生了“恐八病”。
(二)敌后游击战争封住了敌人的眼睛和耳朵,扰乱了敌人的神经。我游击队利用其灵活机动的特点,常常主动地、有计划地采用声东击西之类的战法麻痹敌人,给敌人造成判断上的错误,使敌人对我情形捉摸不定,疑神疑鬼。因此,我游击战既能灵活机动地避开敌人锋芒,又能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化被动为主动。战争开始,日军恃其优势兵力,企图找我主力决战。我则利用敌人急于求成的心理,有计划地将敌人诱至我根据地,然后,依靠人杰地灵的有力条件,与敌周旋,我主力则隐蔽集结,待敌人人困马乏,饥疲沮丧之时,集中全力施以出其不意的攻击,长期包围,从而极大地困厄和恐吓了敌人,使其如“坠入五里雾中”,感到是在和“无形的军队做无止境的战斗”。我广大而机动灵活的地方性、群众性游击战争把日军变成了“聋子”、“瞎子”甚至“疯子”,又象是一头野牛,使其四面楚歌,处处挨打,任凭其如何横冲直撞,都终难逃脱被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烧死的厄运。
(三)敌后游击战争消弭了敌人的战斗意志,崩溃了敌人的心理防线。由于日本是小国,经济和士气上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而我广大持久的敌后游击战争则能使日军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得不到喘息的机会而忙于奔命,将其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给敌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负荷和杀伤。战争初期日军狂妄地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不仅一举击破了日军的牛皮,并且将其牢牢地钉死在中国战场,使其欲进不能,欲罢不可,且使其侵略的泥脚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战争中后期,在敌人兵力不足,分配不济的情况下,我游击队常常积极活动。在敌人驻止时,我小股部队经常不分昼夜,不论风雨,四面袭击敌人。当敌人退却时,我常在敌人侧翼侧击,把每一个洼地、坟地、房屋、树林等水上陆上都变成消灭敌人的战场。1943年以后,游击战争更加活跃,我游击队、武工队在敌后广泛出击,搞得日军处处挨打,食不甘味,席不暇暧,惶惶不可终日,从而增大了其对战争的悲观厌战情绪和思乡心理。
由此,我们可以说,正是中国人民广大而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动摇并最后拖垮和摧毁了日本法西斯的军心、民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民进行的敌后游击战争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抗日战争中我党以她游击战争的战略和策略,以恢宏的气魄和自我牺牲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认同、爱戴、同情与支持,百炼成钢。我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成为全国人民抗战的精神支柱。敌后游击战争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动摇、拖垮并摧毁了日本法西斯的军心、民心。游击战争中我党政军民所表现出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成为我们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武器,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一部分,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