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论执政能力建设的底线构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0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腐败现象日益泛滥,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制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以及我党的历史来看反腐败斗争对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建设、惩治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定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执政党;执政能力;腐败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腐败状况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仅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构成了对政府合法性的严重挑战,也形成了严重的社会污染,使得腐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病。

  一、腐败现象严重制约执政能力建设

  腐败是指公职人员个人或小团体为了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腐败是政治之癌,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腐败现象呈现蔓延之势,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大挑战。腐败是与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本质根本对立的。从当前情况来分析,腐败现象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对党群关系的影响更大。
  (一)腐败导致政党衰败。越来越多的经验教训证明,腐败是导致政党衰败的重要因素。腐败会吞噬政党的精神,使政党成为丧失灵魂的躯壳;腐败也会让政党的成员利益熏心,政党组织丧失战斗力;腐败更会使政党的运行失去制度化,最终脱离稳定运行的轨道。腐败导致政党精神丧失。
  研究政党的学者一般都认为政党应该是组织和注意的结合体。政党一旦失去精神和灵魂,就失去了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政党就会堕落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而腐败正是使政党精神丧失的毒瘤。
  1、腐败导致政党组织涣散。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一定是为政治行动而组织起来的具有团结一致性和内聚力的集团。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正如国民党最终在和共产党的政治竞争中一败涂地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民党的内部派系斗争和腐败现象激烈。
  2、腐败导致政党运行失范。腐败通过公共权力获取私人的利益,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牟利方式,也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是和政党的组织规则不相容的。另一方面,腐败还会形成“地下”利益链,在政党组织内部建立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为了维护“腐败”团体和利益将会抵制政党的制度和纪律,这也势必会是政党组织内部的权利良性运行面临层层障碍。
  (二)腐败降低执政认同。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人们对执政者的认同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建立在传统风俗、习惯上的认同转变为建立在理性至上的认同。
  腐败会减弱政策认同。政策认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政策执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公民对政治体系的权威性输出是否服从,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一国人民的‘服从倾向’。缴纳税款,遵守法律,愿意在战争中做出牺牲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同全体人民或某些集团中通行的感情、价值观和其他态度有很大关系。”只有政策相关主体对政策内容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认同,政策才有可能得以贯彻实施。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来看,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我们党的历史上看,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二)完成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定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和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