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配套法律制度
所有国家机关的刑罚执行工作都是由法律作为保障的,而社区矫正所需要的配套法律制度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所以才导致了我国现阶段针对社区矫正的配套法律制度缺位。在西方的国家,实行社区矫正所包括的执行方法更具有与多样性,除了缓刑、假释、特殊情况下监外执行等之外,还包括半监禁、周末监禁、家内服刑、社区服务令、保护观察、辅导处分等替代措施,多种的刑罚种类已经形成了配套完善的的社区矫正体系。然而,对于我国的现阶段情况而言,没有出台《社区矫正法》,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是2012年3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联合出台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虽然对社区矫正的适用种类及执行主体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毕竟该实施办法是行政规章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相比,我国的社区矫正实践缺乏法律支持与保障,很难扩大社区矫正行刑方式的适用范围。
(三)矫正考核措施
我国现阶段的社区矫正行刑方式并没有对社区矫正罪犯的考核奖惩缺乏依据,导致罪犯在改造过程中没有信心,影响了整个社区矫正的效果。但是,我国的一小部分省市,仍然针对社区矫正做出了一定考核奖惩制度,一般都以考核计分、奖惩办法等等为主,这些奖惩措施都是需要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等国家机关进行协调衔接的,尽管如此,社区矫正还是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支持。由于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所以就必须存在一定的惩罚力度,其奖惩方式、惩罚力度以及社区矫正的判定标准都是需要明确指明的,是需要有相关的规定全面、系统、明确的指出。但是,尽管如此,社区矫正的真正实践过程中,奖惩情况的兑现也是一大难题,判定过程过于繁琐、不易操作,能够实行的奖惩措施对于矫正对象而言并起不到鼓励效果,所以不论是在执行上还是效果上都是问题,执行起来困难。
(四)缺乏公众认同
由于我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巨大,所以长期以来在公众中形成了一定的观念,导致公众对于新的思想方式无法接受,社区矫正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从传统的观念上来说,人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人犯罪了,就应当得到应有的惩罚,用严苛的刑罚来赎罪。再加上对犯罪分子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导致不少公众都认为,只有将罪犯关进监狱进行监禁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全,维护社会的治安。如果如社区矫正的方式所言,将罪犯进行非监禁方式处理,会让公众无法认同,大多数人会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合理、不安全的,将罪犯放在社会上容易导致社会治安问题得不到保障,社会管理失效,罪犯没有得到教育改造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威胁到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就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已经在大众的心理根深蒂固,才导致社区矫正的执行过程很艰难,群众在行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愤怒、焦虑、不安、恐惧都给服刑人员及执行人员带来了不便。打好公众的理解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任何制度都离不开社会公众,如果不能保证公众的认同,这项制度是无法执行,也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果的。
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社区矫正
正因为现阶段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都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产生了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服刑人员的权利,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了更快更有效地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必须在法律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达到严谨的层面,以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认真贯彻。以下阐述了针对几个方面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社区矫正的相关讨论分析。
(一)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扩大社区矫正适用对象,主要解决的是适用对象类型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罪犯才符合置于社区进行矫正教育改造。在国外,社区矫正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以澳大利亚为例,社区矫正服刑的适用对象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轻刑犯,指的是犯罪被判两年以下或者数罪并罚少于5年的;第二种是未成年犯,犯罪情节较轻,且判断力不足;第三种是被法定的监禁期经批准获得假释的罪犯。然而,针对职务犯罪、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使用武器、累犯、同伙犯、有组织犯、贩卖毒品、重伤害等等严重刑事犯罪,都不属于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范围内。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的角度考虑,确定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条件包括:未成年犯、微罪犯和过失犯。另外,加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厉的条件,把握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条件尺度,对一些严重犯罪应禁止适用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
(二)完善社区矫正考核制度
社区矫正考核制度,即服刑罪犯的奖惩机制,基本上包括几方面内容:第一,是从立法的角度规定执行人员对于缓刑、假释的撤销以及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建议收监,并由司法行政机关联合人民法院和监狱、看守所进行共同提议并监督管理;第二,针对缓刑和假释前的罪犯,应当适当的增加相应的调查制度,所有程序应当由监督考察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相关司法机关来执行并负责;第三,应当建立完备的缓刑考验期制度,在考验期内应当集中体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对于违反社区矫正有关规定逃避劳动的,给予警告、行政处分等;对于性质恶劣、恶意逃避劳动,并且屡教不改的,给予拘役或有期徒刑的处罚。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严密性,同时也促进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社区矫正执行过程中的效用发挥。
(三)加快法律完善的进程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系统地进行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定,完善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制度,分析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使相关法律制度更加成熟,增加权威性,为社区矫正的推行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支持,彻底解决配套法律制度缺乏的问题。
(四)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力度
为了改变公众对于社区矫正的观念,就需要加大对社区矫正行刑方式的正面宣传力度。使人们从思想观念上,抛开传统思考方式,解除大众对于这一刑罚方式的不安和焦虑。在宣传时,应当针对社区矫正的严苛和宽大两个方面向群众进行讲解,让群众认识到不是所有罪犯都会处以这种程度的处罚,社区矫正的对象是经过司法部门按照严格的标准予以筛选和鉴别的,并且是由相关国家机关监督管理执行刑罚的。
总的来说,社区矫正的好坏取决于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正的成果,这些都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
治安问题及法律安全保障,也同时意味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建立完备、系统的配套法律制度,制定严苛的适用对象条件,在服刑种类上以宽大形式执行,增加服刑种类的多样性。由此,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并且根据我国现状不断改革完善矫正制度,社区矫正才能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发挥其应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