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衔接教学与建构主义(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在得到这一法则所经历的同化与顺应过程。首先是实验给出了与以前代数和不同的结果,实验事实与学生头脑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冲突,它促使学生不得不寻求新的理论来顺应这一实验结果,使得学生的思维服从实验事实,平行四边形法则就是顺应客观事实的结果。在顺应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个新的知识结构。在顺应客观事实的同时,同化过程也起了重要作用,力与线段的对应关系是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把分力与合力之间的关系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就是同化的结果。同化的过程同时也加深了知识的深度,由原来的一个有向线段表示一个独立的力,变为由几个有向线段表示几个有一定相互关系的力,并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这种对应关系的理解(力与线段的对应关系在力的合成这一问题上是十分重要的),为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实验和模型教学,激发兴趣搭建“阶梯”
  
  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了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些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这个知识内容之前,学生只是了解地球的引力——重力。在本课开始,教师应该将宇宙中卫星的运动方式展示给学生,并提出“为什么这些卫星会围绕地球做规律的运动”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同样,在马德堡半球实验、钱毛管实验中教师都可采用相同的办法,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2.重视模型教学,搭建学习“阶梯”。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因此应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形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以简单的月亮环绕地球的运动为例,如果不引入质点这个模型,月地之间的距离就无从算起,运动轨道也就多得数不清。就高中物理来说,无一处不是在研究物理模型,其一是研究对象的理想化,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点电荷等;其二是研究过程的理想化,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模型去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正确的模型毕竟是人类对事物一定层次认识的反映,但在通向真理的征途上起着阶梯的作用,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个阶梯非常重要。

  3.注重实验教学,引导自主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共同必修模块1,2中已将不少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共同讨论,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寻找物理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进行“角色换位”,扮演学生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优化整理,帮助学生完善、巩固认知体系。在上述引发学生求知兴趣的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自主探究: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现象。然后,教师可适当地启发,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将学生的粗糙、肤浅、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真正达到认知的“同化”。
  总之,我们用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的事实,让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索,在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中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新的知识结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