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数据化思路。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完成以下任务:建立高校学生大数据库,构建全方位的思想道德预警机制;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打造数字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实践,实现主体个性化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大挑战”,大数据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对我们的生活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都提出了挑战。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1.1西方国家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使得信息无孔不入。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盈利性、“收视率”等,“使坏消息就是好新闻”的倾向充斥着我们的现实生活。现在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由于信息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容易在各种庞杂的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和不能自拔。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依赖信息网络等“网瘾”现象,西方国家分化、自由化思想的影响等,都对大学生成长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西方国家的“信息侵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很大冲击。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具有自由性、多元性、便捷性等特征,大量的负面信息容易对大学生产生精神麻痹和思想侵蚀。要看到网络信息在给我国大学生文化知识需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今西方国家的“信息侵略”,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思想入侵、文化渗透,对我国输入不良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
1.2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又带来了师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是高校学生,教学改革既要研究教,又要研究学。高校大数据不但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产生的数据,更包含日常教学。运用大数据思维,将教与学看作数据的集合,通过对日常教与学的数据分析,有利于我们对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的探索和把握。比如,面对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沉默现象,可以通过调取课堂教学视频数据,重现师生课堂经过;也可以从学生的QQ聊天记录、微博、BBS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络数据中,寻找与课堂沉默相关的信息。这样,在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完成了数据的采集,将原本不易量化的东西直接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易于探究教育问题发生的真实原因。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备思想政治专业素养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但当前,教师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趋势。
2大数据时代探索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2.1提升信息素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势在必行,在工作中应准确掌握并及时更新信息资源,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需求层面,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沟通艺术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这已经成为信息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不断创新教学改革,在多媒体教学之外,引入“慕课”在线课程模式,利用“大数据”的丰富资源和便捷性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信息素养是可以通过系统培训来提升的,但需避免的是只重视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和能力高低的误区,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和学习内容应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的内涵层面入手。比如,组织高校辅导员系统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培训,通过信息化工作案例分析、开展沙龙沟通经验、信息技能竞赛、校际交流等活动形式,多管齐下,着力培养高校辅导员的思想理论水平、网络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和敢于创新精神,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信息素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2建立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数据是进行科学分析和探究的基础性资源。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真实特点、价值观倾向、心理健康现状等方面,都需要客观的、动态性的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和科学结论的基础。对此,电子科技大学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收集:一是建立大数据教育研究中心,构建一体化信息搜集平台,通过图书馆、教务处、学工部、宿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后勤服务处等不同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建立系统性的在线数据搜集平台,在法律法规许可和个人授权范围内,在开放性网络公共空间采集各类数据;二是通过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辅导员等组织专题性、主题性网络问卷调查、网络学习和交流等定向数据采集,实现学生的行为思想、言论表达的数据化,通过两种方式能够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库”平台构建。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和做出研判的实际应用。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是一个充满创新性、挑战性的实践难题。电子科技大学立足于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大数据教育中心为基地,协同学工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等部门,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不同项目组,如数据采集团队、数据分析团队、数据应用团队,建立了“平台构建———职能部门———教师或辅导员———项目组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教育对策”的“思想政治教育链”:首先,通过数据平台建立,汇集信息,其次,职能部门、教师和辅导员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再由项目组根据算法以可视化方式呈现问题,最后,制定出科学而有效的对策。
2.3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打造数字化师资队伍: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实施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信息化素养是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人们所具备的识别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数据化的前提,需要一批既懂教育教学规律,又通晓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完成线下课堂的同时,还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在价值密度低的大数据库中抽取有用信息,找到与学生学习数据的相关性。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探索学生的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差异性。
2.4把握大数据使用的时、度、效,创建彼此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即时机和形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做到审时度势、冷静对待。既充分利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的良好时机,又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伦理挑战,从而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度,即边界与程度,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用大数据时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不仅明确数据搜集的范围,而且把握数据挖掘的深度,从而避免数据使用失度带来的信息滥用和隐私侵犯。效,即作用和效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辩证看待大数据的成效,实事求是。清晰认识大数据的局限性,不乱贴标签,谨防“精准预测”下的数据暴政。总之,只有把握好数据使用的时、度、效,才能在高校建立起可信、可控、可靠的良好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开展。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思维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不断改革与完善之中,培养大数据思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备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就是需要将新媒体技术整合于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能力之中,将自己提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能手”和“抓手”,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海建.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J].探索,2013,(1).
[2]徐春艳.党的十八大报告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论文精选]相关文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关于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析论文
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6.优秀议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7.初中政治的教学模式论文
8.高职就业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小论文
9.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论文
10.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