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0-11

  人的活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是劳动,即生产实践活动,它是人类得以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人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和社会之间各种关系得以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认识“现实的人”必须抓住生产实践这个关键性环节。早在《1844年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开始把劳动与“个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在《手稿》中,他通过“异化劳动”来探讨“人的本质复归”。虽然在那里他所建立起来的还不是感性活动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联系,但至少已经意识到要从劳动的角度来规定“个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一步步地接近了“感性活动”这个重要概念,并最终确认了现实的个人就是进行感性活动的个人。因此,我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反复强调他所说的“现实中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2.马克思学说中的“现实的人”是客观的。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实质就是从物质生产出发,既然人是在社会中从事生产的人,那么,他必然会受到生产的物质条件的制约。“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

  对“现实的个人”的客观性,对“现实韵个人”由生产的物质条件决定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说:“现实的个人”,“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一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是客观的,这不仅因为它们的状况取决于它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客观的,而且因为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活动也是客观的。马克思指出:“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

  3.马克思学说中的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马克思坚持把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物质条件相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就不可避免地会进人到社会的范围内考察现实的人在进行活动时所形成的关系,最终得出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侧这是马克思直接论述“人的本质”概念的两句话。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思想变化的一个关键。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一个关系范畴,社会生产关系才反映人的本质。正像马克思在发挥自己的上述观点时所指出的,“每个个人和每一代当作现成的东西承受下来的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一引者)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的,但社会关系的总和决非的凑合,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不仅有各种关系之间的从属关系,而且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观点,在这些诸多关系中,尽管它们彼此间发生相互影响,但思想、关系总是受着经济关系的制约,各种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同时也最终决定着人的社会本质。

  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开始从研究个体与类的关系转向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最终正确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他从经验事实出发,考察现实的人所达到的物质生产条件,考察这种生产条件相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还考察人们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能动的生活过程。这使马克思逐渐形成后期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原理的科学论证。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法运动规律的发现,马克思不断创立了例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学说、社会形态理论等基本原理,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看到,现实的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焦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人的深刻研究确立了从新的视角看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理论平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