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政治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1-20

  摘要:要切实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就不能只在口头或理论上强调,应该把正确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学生头脑、实际行动中去。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效率;实施

  在构建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系中,要求培养学生的五大基本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摆在了首位。其实,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小学至大学教育里,思想品德、政治理论课等德育课程从来不曾缺少过。但在“升学率”面前,有多少学校、教师、家长认真对待,把它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呢?政治成了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一门令人头疼却又不能放弃(怕影响成绩)的功课。学生接受理论,几乎是被迫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要做到这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

  一、尽可能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耗时多,效益差,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不仅要传授基本原理、观点,而且要培养思想品德与个性;不仅要使学生参与学习,而且要学会运用理论;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分析、理解书本上的条理,还要尽可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些,教师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去探索如何尽可能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的感官理解能力。另外,可把以往课堂教学,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逐一讲解的方法转变为基本知识点由学生自学掌握,重点、难点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个别学生不理解可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还可针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课本所述的理论不同之处展开争论等;将教材内容板书概括成提纲,让学生记笔记的做法,也可转为逐步教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笔记,“穿线索”;在复习讲解题例时,不仅仅是对答案,同时也要多向学生传授些题例解答方法、学习方法等。这样做,教师就不再是纯粹的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是努力调动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着驾驭课堂,因势利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学生逐步学会了自己学习,真正实现了培养自身的独立性,为今后的创造性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现实许可条件,设置一些潜在课程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开展,学生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如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素质,是在“减负”的同时应正确对待的大课题。对此教师不妨多设置些潜在课程,潜在课程属于非正式课程,有的有一定计划,能在一定固定的时空中进行。例如为更好地完成、理解运用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目标,可以每天要求学生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或午间“新闻30分”等。但有的潜在课程无具体程序,无一定计划,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教育。如利用某日学生发生的打架事件,学校所在地政府颁布了某些新法规等偶发事件对学生适时进行法制、国情教育。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估方法

  建立客观、合理、可操作的评估方法,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备条件。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把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评价学校教育的惟一标准,导致学校评估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只用分数高低来定,教师尤其是初中政治教师也将学生是否熟背教材的理论作为教学重点工作之一,而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接受却未必可知。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把能否使全体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为衡量教育质量优劣的根本标准,评估学生质量不仅要看学科成绩,还应看品德、心理素质等。可把成绩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掌握程度成绩,可采用开卷、半开卷等方法;另一部分为思想品行成绩,可配合班主任采用观测、谈话法或日常学习生活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等的记录,这样多方面来考察学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仅以卷面成绩来论断一名学生素质的高低。

  现代的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社会各方面变化最为深刻迅速的年代,他们接受的新事物更多,生理、心理成长速度加快。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新时期的学生特点,尊重和鼓励他们,根本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