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影响(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06-29
第二,老年人居住区用地应避免高低起伏、高差变化过大的地坪,造成老人行动不便,缺乏安全感。建议选用平地或缓坡(坡度<5%),在保持足够安全性的前提下。小范围、适度缓坡能有一定的激励性;可以起到锻炼老年人身体的作用。
第三,考虑老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需要选用噪音干,扰小,环境优美的地段、避免紧邻交通繁忙的城市干道,宜置于居住区的中心地段。靠近居住区的中心绿地。
第四,考虑老年人与儿童心理的互补关系,可将组团与幼儿园、小学等文教设施邻近设置。一方面儿童的活泼好动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可以增添老人的生活乐趣。另一方面,儿童也可以得到老人的看护和照顾,促进两者的互相关爱。
2. 城市居住区中老年人住宅规划设计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有着一半时间是在自己的住宅中度过的,而老年人在住宅
中的生活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在老年居住组团的住宅设计中如何考虑老人的居住
生活需求将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无障碍设计。老年住宅在技术层面上适应老人身心的最基本对策是最大程度上实现无障碍设计,老年人不同于残疾人,其生理、心理变化是一自然衰老的过程,必须针对老年人特有的身心特点、人体工学和行为轨迹进行研究。
第二,住宅空间的适应性。老人在不同年龄和阶段会对住宅空间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老年住宅具备一定的可变性和弹性,可以阶段性通过空间局部改造和设备的增减来满足老人的需求变化,另一方面也提高住宅的使用寿命。
第三,安全防应急系统。。由于老年人各种机能的下降,容易发生不可预见、突发性的安全事故,故老年住宅应装设安全应急通讯设备,并与相应社区或城市老年应急服务系统构成网络,以提供老人及时、全方位的帮助:包括医疗救护、火灾、煤气泄漏等事故的紧急救援。
3. 老年人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除了要考虑居住区中老年居住区的规模和规划设计问题以外,还要解决公共设施的布局问题。
第一,良好的可达性服务便捷。在老年居住区设汁中应尽可能地将它安排在老人日常出行的路线上。而无须专程前往。一般认为可根据设施所服务的层次范围,将它置于相关区域的中心,或者是出入口处。这样容易形成服务于整个区域的“辐射中心”,同时可以提高设施的服务效率。此外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还应包括连接住宅和设施之间通道的无障碍特征和通畅性;而适当通过细部处理如风雨廊等而避免老人前往受到不利气候的影响,这也是体现设施的可达性的另一方面。
第二,在合理分级的基础上适当集中。在居住区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应依照设施的授用频率而将它们按其服务老年群体范围、服务半径及规模适当分级布置,从而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的服务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设计时可以将居住区中的老年专用设施有效地集中起来,比如将老年生活服务中心、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康复医疗中心集中起来,这有利于不同活动内容在空间上的叠合;从而使老年人之间的多重交往成为可能。
人口老龄化是我们目前到未来都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问题,在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中,我们应当根据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征,创建适合老年人生活和养老的居住环境,使他们愉快、健康地享受晚年时光,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2] 王洪涛,老龄化社会结构与现代居住区规则,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 张力,老年社区居住环境设计探讨,四川建筑,2007(02)
上一篇:论拆迁营业房的安置
下一篇: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