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实践与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2.提升了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使政府不再参与服务过程的具体管理与成本核定,各类服务成本取决于市场平均成本,服务直接提供方为了长期获得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会自觉摒弃成本昂贵的方案,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以2008年的实际情况为例,鼓楼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财政支出200万元为2000名老年人解决了养老难题,相当于建起一个没有围墙的、2000张床位的养老福利机,构,若按当前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行情,在南京建设福利机构。每个床位造价约25万元,以此推算需总造价约5亿元。而把这5亿元用于购买服务,支付每年20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至少可用250年。鼓楼区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整合双方优势和职能,取得了“低 成本、高效益”的成效。
  
   (三)从社会组织层面来看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为社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与环境。采取公共服务外包模式,政府从生产领域淡出,可以为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让出空间,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场地、政策等支持,使许多社会组织能够维持并拓展其常规的服务。以鼓楼区农贸市场门前市场化运作为例,区市容局对中标组织进行了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有利于企业走上正轨。到2010年8月,全区已纳入物业化管理的农贸市场达到15家。近几年,鼓楼区还相继通过政府提供场地和补贴,建起二十多个托老所和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各类生活服务。在养老福利机构数量和床位数统计中,民营养老机构均占全区90%以上,已成为鼓楼区养老福利事业的主阵地。区内所有养老福利机构床位使用率长期稳定在80%~90%,促进了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
  
  (四)从居民层面来看
  1.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量”的需求。政府实施公共服务外包,社会组织可以更加敏感地发现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各种需求并能及时做出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所需的服务政府无法提供,而政府提供的服务又非公众所需这一矛盾。鼓楼区购买的“心贴心”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包括家庭保洁、日间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陪医取药、代办事务等等,较好地满足了老人们的需求。96180生活服务求助热线截至2009年2月,就有来自全市有效拨打的求助电话15.77万个,其中服务类求助4.99万个,咨询类求助10.73万个,多方位满足了居民的服务需求。
  2.满足了公众对公共服务“质”的需求。社会组织为了使政府能够持续购买自己提供的服务,必须建立独立的服务团队,其服务质量必须能通过质量评估。这必然会促进社会组织在服务质量上精益求精。如“心贴心”的所有服务人员均要经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专业家政培训,95%的人获得了专业资格证书,其中30%的人还拥有中级证书。6180的服务部对接受过该热线服务的市民抽样回访显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居民占到回访总数的99.8%。
  
  三、南京市鼓楼区公共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模式,具有旧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在起步阶段由于其发展尚不完善,难以避免新问题的产生。
  
  (一)区政府的监管方式有待合理化、可操作化
  目前鼓楼区对公共服务外包的监管还存在一定问题。以“心贴心”和“金康”为例,政府向“心贴心”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要求“心贴心”每周将服务情况向所在社区的社区主任汇报,每月向所在街道汇报,与此同时,区政府还聘请了康汇通公司进行督导。“心贴心”的员工在提供服务之前之后均需向康汇通公司电话汇报有关服务的情况,常造成电话汇报拥堵现象。区政府每年向“金康”提供几百万元的房租以及床位补贴,但是对“金康”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其监管主要通过领导考察等方式进行,未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这一监管方式不仅增加了社会组织的工作量(如接待工作),而且监管效果并不明显。
  
  (二)非竞争性外包模式易造成垄断、产生腐败
  鼓楼区参与公共服务外包的社会组织主要采取直接指定而非公开招标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社会组织的发展不成熟,有能力承接服务的机构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指定方式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就处于垄断地位,这不利于社会组织自身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容易导致官员腐败。尽管公共服务外包不必然带来腐败,但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的过程会增加腐败的机会。
  
  (三)公共服务外包缺乏专业化的评估体系
  鼓楼区政府未形成一套完备的专业化的评估体系。由于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在与社会组织契约式合作的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工作汇报、领导视察、查看运营资料等形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有无重大责任事故、床位使用情况、服务的时间等方面,缺少对服务质量、服务成效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的专业化评估,也缺乏可以承接评估任务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
  
  (四)服务人员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比例偏低
  金康老年护理中心的社会工作部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然而,其社工部五位员工中也仅有一二人取得了社会工作资格证书。“心贴心”的情况也大体类似,其社工部的主力员工多是取得护理方面资格证书的人员。其三四百位员工中只有社工十人,且大多没有取得社会工作资格证书。从全国来看,大多数社会组织都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人员,影响了公共服务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还很不理想,学校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重理论轻实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薪资待遇偏低等。因而最终导致了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又多不从事社会工作职业这样一种局面。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