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5
二、校院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实行校院分级管理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载体。长期以来,教学事务高度集中在教务处,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基层部门的增多,在管理上容易造成信息传递速度慢、数据失真、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不良现象,特别是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给教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学校一级教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因此,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
(一)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1.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现代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幅度原理和集权与分权原理是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名组织的领导者,由于受知识、经验、时间、精力、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能够有效地、直接地领导的下级人数总是有限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降低管理的效率,最高管理者理想的直接领导人数是3-4人,中低层管理者适宜幅度是8-12人;组织规模扩大后,组织的层次和部门会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不断增加。层次增多会使上下沟通的速度减缓,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并意味着今后彼此间的配合工作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为了加快决策速度、减少失误,使最高主管能够集中精力处理重要决策,也需要向下分权。
2.学院制管理体制的改革成功。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开始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通过增加管理层次来化解因管理幅度过于繁重问题,将校级管理者从日常事务摆脱出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当前,各高校已完成对学院在机构、学科、人员等方面的资源重组,学院制管理体制初具模型,学院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主体,在学校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各项事务管理。
(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的运作模式
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涉及管理学中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明确校院两级权责关系,然后各司其事,各负其责。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后,学校成为决策中心,学院成为管理中心。学校将很多权力下放到学院,学校立足于宏观调控、协调和监督,成为决策中心;而学院则是拥有一定权力和职责的实体,负责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的管理中心。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如开课、选课、排课、考试和成绩等)和教育质量工作,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在科研方面,负责学科建设(组织和规划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科研成果、成果鉴定、评奖等);在行政管理方面,负责学院下设的系、所、中心的主要行政工作,平衡各系、所的发展,合理配置资源。
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将教学管理工作等下移,明确校院权责,实行分级管理,学院在学校主导下,充分发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基于网络平台运行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实行全程监控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参与选课的学生和提供选择的课程很多,学籍管理、成绩管理、重修和辅修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和选课管理、毕业审核等教学工作较学年制难度大,为保证系统的顺畅,教学管理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应采用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即依托计算机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校园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网络管理软件——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校教学信息管理手段从手工管理到网络管理的飞跃。
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分制实施的技术支持平台和强有力的保障。目前,高校采用的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自行开发软件、校企合作开发软件和购买现成管理系统三种类型。无论采取哪种类型的软件,都要与本校长期办学中形成的教学管理模式一致,并根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务管理软件。例如,我校使用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就是根据我校教学管理模式而设计、研制开发的管理软件,从2001年投入使用至今,经不断完善,现已成为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高度融合的产物。该系统是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以本科生教务管理为主,面向学校多个部门和多类用户(学校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它对全校的招生、注册、收费、学籍、教学计划、排课、选课、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课程考试、成绩、毕业审查等教务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全校信息共享。通过学校一级(教务处)授予用户不同的管理权限,实现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者在网络平台下相互交流和信息传递,从而形成多维度、开放化的管理格局。这样,学校通过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实现保证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教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蔡先金,宋尚桂等.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宇主编.广西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冉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载体。长期以来,教学事务高度集中在教务处,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基层部门的增多,在管理上容易造成信息传递速度慢、数据失真、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不良现象,特别是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给教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学校一级教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因此,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
(一)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1.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现代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幅度原理和集权与分权原理是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名组织的领导者,由于受知识、经验、时间、精力、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能够有效地、直接地领导的下级人数总是有限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降低管理的效率,最高管理者理想的直接领导人数是3-4人,中低层管理者适宜幅度是8-12人;组织规模扩大后,组织的层次和部门会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不断增加。层次增多会使上下沟通的速度减缓,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并意味着今后彼此间的配合工作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为了加快决策速度、减少失误,使最高主管能够集中精力处理重要决策,也需要向下分权。
2.学院制管理体制的改革成功。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开始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通过增加管理层次来化解因管理幅度过于繁重问题,将校级管理者从日常事务摆脱出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当前,各高校已完成对学院在机构、学科、人员等方面的资源重组,学院制管理体制初具模型,学院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主体,在学校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各项事务管理。
(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的运作模式
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涉及管理学中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明确校院两级权责关系,然后各司其事,各负其责。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后,学校成为决策中心,学院成为管理中心。学校将很多权力下放到学院,学校立足于宏观调控、协调和监督,成为决策中心;而学院则是拥有一定权力和职责的实体,负责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的管理中心。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如开课、选课、排课、考试和成绩等)和教育质量工作,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在科研方面,负责学科建设(组织和规划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科研成果、成果鉴定、评奖等);在行政管理方面,负责学院下设的系、所、中心的主要行政工作,平衡各系、所的发展,合理配置资源。
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将教学管理工作等下移,明确校院权责,实行分级管理,学院在学校主导下,充分发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基于网络平台运行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实行全程监控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参与选课的学生和提供选择的课程很多,学籍管理、成绩管理、重修和辅修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和选课管理、毕业审核等教学工作较学年制难度大,为保证系统的顺畅,教学管理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应采用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即依托计算机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校园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网络管理软件——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校教学信息管理手段从手工管理到网络管理的飞跃。
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分制实施的技术支持平台和强有力的保障。目前,高校采用的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自行开发软件、校企合作开发软件和购买现成管理系统三种类型。无论采取哪种类型的软件,都要与本校长期办学中形成的教学管理模式一致,并根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务管理软件。例如,我校使用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就是根据我校教学管理模式而设计、研制开发的管理软件,从2001年投入使用至今,经不断完善,现已成为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高度融合的产物。该系统是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以本科生教务管理为主,面向学校多个部门和多类用户(学校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它对全校的招生、注册、收费、学籍、教学计划、排课、选课、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课程考试、成绩、毕业审查等教务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全校信息共享。通过学校一级(教务处)授予用户不同的管理权限,实现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者在网络平台下相互交流和信息传递,从而形成多维度、开放化的管理格局。这样,学校通过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实现保证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教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蔡先金,宋尚桂等.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宇主编.广西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冉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下一篇: 浅论战略管理的特性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