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传统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柔性化; 变革; 途径; 方法
【论文摘要】在组织环境持续变化的今天,决定了一劳永逸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可能成为管理的固定模式,柔性化的组织管理理念日渐成为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基于此,文章从传统组织结构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出发,分析了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探讨了企业管理实践中实现组织结构柔性化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系统,增强企业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当今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究竟以何种形态出现,怎样使组织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动荡的环境,这些在现有的组织结构理论中,仅为企业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思想、原则和参照性的模式,对解决实际的组织变革问题还远不够。而这正是传统组织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面临的新挑战,它要求新的组织形式应是一种具有较强弹性、灵活性、适应性、反应力的组织形态。因此,创建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企业的组织系统,不仅成为管理创新、管理科学的任务,而且是企业实施有效管理,发挥组织职能的前提。
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起出现了大致六种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它们分别是: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这些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及在这以后的其他组织结构模式都是以工业经济为前提,共同体现了工业经济的特有属性,即按照工业经济社会工业生产的要求,组织与完善企业的微观结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各种组织结构理论越来越突显出共同的问题: 第一,简单化分权,组织中或多或少带有集权主义倾向。这使得组织成员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从而使下级的个人能力和创造性往往无法得到体现和发挥。第二,沟通成本加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组织间信息传递缓慢,层次间和部门间的协调任务重,这样客观上延长了信息的时效性,易产生“官本位”意识,无形中增加了组织投入。第三,中间层级的职能管理缺乏。常会出现有层级、无职能现象,致使管理的科学、规范性程度较差。第四,企业人文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组织政策认识上的清理、员工的文化惯性等为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增加了新的困难。
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不足决定了它们与现代知识经济的不协调,也同样决定了其迟早将被现代知识经济所淘汰的命运。当然,这并不是排除传统组织结构模式通过对自身进行必要的修补以暂时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可能。在短期内,这对企业发展并无大的影响,但从组织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构建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模式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要求是势在必行。
二、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
所谓柔性,同适应性一样是指连续性地做出临时性调整。由于组织是建立在个人、群体和组织内部子单位之间的动态合作以及与外部环境功能互补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柔性已成为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柔性化组织正是要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与信息共享,柔性化组织所隐含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组织边界网络化、管理层级扁平化、组织结构柔性化和组织环境全球化。其中组织结构柔性化是以创新能力为宗旨,通过分工合作、共担风险,以及适当的权限结构调整,向基层员工授权,并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组织结构柔性化的特点就在于结构简洁,反应灵敏、迅速,灵活多变,以达到快速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组织结构柔性化产生的根本价值点在于其能从员工、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多种需求出发,提倡“团队式合作”的责任意识,使组织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有效地配置企业所有的资源,然后通过发挥整体资源优势以解决组织发展中所面临的特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