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演变中的伦理思想发展脉线及意义(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5
  (二)明确完善“人”是管理的终极目的
  传统管理也注意尊重员工,那是因为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满足了员工的需要就有可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在这里,员工是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对传统管理而言,尊重员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利润。伦理管理的兴起,使以尊重人、完善人为目的的思想进入管理领域,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仅为了企业的利益,而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尊重人的权利,发展人的个性,把完善人作为终极目的。
  (三)促进企业承担社会的道德责任
  不考虑伦理的企业之所以不做某些事是因为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而员工之所以做或不做某些事是命令、制度的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受制于外界是一种他律。而道德则具有自律的特征,道德约束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唤醒人们的良知和羞耻感,从而实现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的理性目标。伦理管理要求通过管理措施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用道德的尺度来衡量管理的标准,使企业及其全体人员认识到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从而全面造就自己,承担社会道德责任。斯蒂芬•R•柯维说,唯有基本的品德才能够为人际关系技巧赋予生命。管理过程正体现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简单回顾管理学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诞生开始,整个管理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一种伦理思考,那就是以“物”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还是力求二者统一。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那么什么样的经营管理行为是合乎道德的?管理与被管理之间应具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是符合道德的?以什么样的目标利益来促使职工努力工作等。诸如此类的管理问题是任一时期管理学理论所不可能回避的伦理问题。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管理的伦理化日益明显,“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伦理管理将是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的话题。“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伦理管理已不再把单个的个人或企业内部人作为管理中心,而是关心与己利益相关的人群,将人类的文明和发展作为己任。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拉斯著,刘国远等译.企业不败[M].新华出版社,1996
  2.[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三联书店,1994
  3.Ronald M.Green: The ethical manager[M].New York: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 199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