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从“内部操作”向“透明管理”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政府喜欢和习惯于一切靠红头文件办事,但红头文件不是一般产生于广泛的民主讨论中,其结果主观随意性较大,往往脱离实际,造成决策失误。公共管理必然对城市政府行政提出遵循透明度原则的要求。当前,许多城市政府在不断加快网上政府建设,通过互联网公布职能部门的联系方式和办事程序,开设了“政府公报”、“政府信息”、“政府法规”等窗口栏目。但城市政府还应当继续增强信息的公开化程度。这样做:①政府能够及时通过各种媒体为公众所知,广泛听取公众意见;②确保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人的信息获取权,使他们能够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信息,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政策内容,增加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机会和政策认同感,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接受、支持和执行该项政策,进而为政策的有效执行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监督政府施政。③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使不透明地行使公共权力的机会最小化,与社会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从群众中获得智惹,提高自身行政能力,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使公共权力不仅仅在权力制约机制内得到监督,而且也能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杜绝黑箱操作和幕后交易等权力腐败现象。
2.6从’.政府管理不计成本”向“精心计算成本”转变
低效率,高成本,是长期以来城市政府管理中的一大通病。政府的开支取之于民,在公共管理中存在着成本核算问题,必须讲求效率,力求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益,达到政府公共管理行为效益的最大化。高效的政府即廉价的政府。廉价的政府就是减轻人民负担的政府,这样的政府必定会得到人民拥护。在危机时期,我们承认政府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忘记政府始终是社会的工具。我们考核这个政府是否称职,不仅要看它是否带领人民渡过危机,还要看它是否以更低的代价。要达到公共管理的高效率,一方面,政府应该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廉洁从政,树立起自己作为公共权力机构的公共权威,防止权威的流失,使得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提高政府权力运行的效能。
2.7从“只重视对公共部门投入”向“注重目标绩效管理”转变 政府对公共部门的管理往往注重投入而忽视结果,造成严重的浪费。许多公共部门年复一年的投人,结果成效甚微。而政府对那些投人越多,收效越差的部门,反而加大了进一步的投人,形成了更大的浪费。现在,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政府必须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要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既要注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题,又要考虑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资源配置不当,就无法实现公共管理要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政府要用市场上相对最低的成本生产市场上需要的最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8从“常规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
长期以来,城市政府按照常规办事,例行公事,陷人消极被动地应付日常事务的圈子里。在公民的政治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城市政府必须实行创新式的公共管理。创新是政府公共管理的灵魂。今天,网络政府、电子政府、学习型政府等提法,就是创新的结果和对政府创新的要求。公共管理创新与重塑政府的实际成效与管理者的知识创新水平密切相关。公共管理创新的实质和关键是培养和发挥管理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人们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管理是系统工程,主要有:(1)政府组织创新,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广泛应用,促使政府组织机构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谓扁平化政府组织结构,是按照公共管理事务流程划分部门并调整组织结构,减少因中间管理层级太多而导致的上下信息沟通失真和信息反馈迟缓等弊端。(2)政府体制创新,要完善和实施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职位工资制度等。(3)政府预算制度的创新,政府的预算不再以惯例和权力为标准,而以公众的需求,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为导向。(4)政府文化的创新,要形成廉洁奉公、高效实干、绩效导向、勇于竞争的文化氛围,以良好的政府文化激励人和塑造人。
3结论
以此来改变我们政府公共管理的理念,相信整个城市和社会应对公共问题的能力将得到很大提升,政府管理方式也将在短时间内有个质的飞跃,城市的社会发展将与经济发展同步。
城市政府公共管理改革是难点,但也意味着机遇,关键是要我们共同努力,以开放心态对待各种各样的运作,以发展的眼光去应对各种间题。我们希望,当最严峻的考验来临时,政府的潜力能得到最大发挥。城市政府公共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昭示着政府理性的崛起,通过转变,我们的城市政府将更好地学会公共管理,构造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更好的公信力;我们的城市政府将更好地学会管理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出现而且经常会出现的不确定性(包括瘟疫、金融危机、自然灾难、社会矛盾、外部争端等),并加快向现代公共管理过渡,那么它就包含着更多的机遇,意味着中国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会在克服种种困难和矛盾中顺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