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职能的现实价值取向(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了。而关注“三最”问题,则抓住了现阶段民生问题的关键。
  第二,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重视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和稳定这些民生基本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抓住“三最”解决问题,则具有影响大、见效快的功效。
  第三,民生的改善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我国现阶段社会问题多集中在与基本民生相关的环节,如收入差距过大,居民的就业及住房问题不尽如人意,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水准较为低下,等等。这些由不容乐观的民生状况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呈多发、高发、并发的态势,进而对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十分有害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将之放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我国的基本民生问题一旦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社会的安全运行就能够得以更好地实现。
  
  2、关注“三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医疗是民生之急,稳定是民生之盾,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
  着眼“三最”既是方法问题又是立场态度问题。着眼于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关注点和工作重点的选择问题。而一个国家是否关注民生问题、能否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能力问题和经济问题,而主要是国家意志和政府意愿的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键是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充分利用现实条件和努力创造条件去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状况。
  
  3、关注“三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是以民为本,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把改善民生、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使党的根本宗旨和新时期党的执政有了具体的落脚点,成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建设的着力点。
  改善民生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在当代中国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相应地,关注“三最”,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一是有助于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二是有助于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4、关注“三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的基本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有相应的行政伦理支撑。行政伦理关注和处理的是权力和利益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一是权力代表谁的利益,其二是怎样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在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的最根本问题是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关注“三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的基本要求。
  第一,人民利益和民众需要是行政伦理直接关怀的对象。由当代民生问题的内涵与行政伦理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推理: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运用民众授予的权力更好地服务民众,关怀公众利益。而民生在当代社会中就是最广大人民的福祉,就是公众的利益保障、需求满足。所以,行政伦理与民生问题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很大程度上说,行政伦理关注和处理的就是权力与民生的关系,民生是行政伦理直接关怀的对象。
  第二,民生问题的改善程度是评价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的标准。民生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会因社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原有的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扩展。古人早已感悟到:“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永远是政局稳定与否的晴雨表。无数的历史事实反复证明了一点:民安国安,民强国强,民富国富;反之亦然。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和政权的兴亡。只有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政府才会得到人民的信赖和尊重。
  
  5、关注“三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一种富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价值取向。
  关注“三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左传·宣公十二年》即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警策,屈原在《离骚》中有“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咏叹,白居易在倡导新乐府运动中有“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追求,诗人郑板桥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把“民生”问题提到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样重要的高度,等等。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价值取向。当然,在古代诗文中,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民间疾苦的呼吁,只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笔底波澜。在今天,共产党人就不仅仅是要有同情心,而且是要带领人民群众去解除民间疾苦,解决民生问题。2008年初抗击冰霜斗争中,党中央国务院的“通路、保电、安民”、2008年夏抗震救灾中党中央国务院“救人、通路、防疫、安民”等决策就深得人心,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生动体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