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教兴国实现民族振兴的行动细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科学技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今年初,江泽民同志《论科学技术》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转折,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技思想的形成和逐步成熟。

    江泽民科技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技思想体系,它在全面坚持和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的基础上,站在时代发展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最前列,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走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规律,系统阐述了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等一系列思想。它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的历史推进,是指导我们在21世纪完成科教兴国大业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一、对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非常关注科学技术,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促进社会变革的伟大意义。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五六十年代,在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经济困难、帝国主义封锁的艰难条件下,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大庆油田的勘探与开发为代表的辉煌科技成果,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我国的大国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实,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科学胆识,用全新的视角,及时果断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是对一百多年来世界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当代科技革命最深刻的理论回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处于一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革命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全新时代。江泽民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对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作出了精辟论述,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是“决定性因素”,摆在“关键地位”,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把科技进步推到如此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根本上阐述了经济是主体,科技是主导、是灵魂的辩证关系,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彻底解决了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一次把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与党的性质、任务、宗旨及干部素质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特别是把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置放于“三个代表”的首要位置,明确了我们党新时期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把人类美好的未来寄托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既对未来科学技术寄予厚望,又充满着对民族、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这一系列高屋建骊的科学论断,是对科学技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定位,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杰出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史观的新发展。正是在这一科技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明显提高,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热潮,探索创造了“实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成功经验;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显著增强,改变了以往就科研论科研和“等、靠、要”的保守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加强研学产结合,有力地推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企业、农村对人才、科技的渴望和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科学技术的决定性因素和关键地位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重视科技、依靠科技、发展科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自觉行动。理论和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紧跟时代潮流,正确把握规律,把对科学技术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做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实践,顺利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以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重待解决,发展农业、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等任务十分艰巨,而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社会财富正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而科学技术长期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准确分析和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针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适时做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英明决策。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并分别就科技和教育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邓小平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口号,并把它上升为治国方略和行动纲领,作出要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要以教育为本,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科技为先,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作为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等的战略部署,科学地处理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是对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创新性发展。这一重大部署,凝聚了人心,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根据科教兴国战略的宏伟目标和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调整发展战略,制定政策规划,在实践中涌现出大批科教兴省、科教兴市(县)的典型。通过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九五期间,我国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约15万项,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巩固和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绝大多数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开始成为亿万群众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决定性成就,高校合并驶人快车道,中国高校的“航母舰队”正在扬帆远航。同时,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提高了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实践证明,科教兴国战略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它为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必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