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管理创新(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3.推进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资源型城市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至今仍然带有显著的计划经济烙印。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企业办社会、政企职责不分、思想观念陈旧,其他经济类型的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城市转型的重要障碍。因而,资源型城市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制度创新,尽快形成新体制、新机制,以释放被原有体制所束缚的经济潜能。在推进制度创新的同时,还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的重心逐渐转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在强化社会管理与优化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城市政府应把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完善城市功能等作为重要目标,为有效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经营。完善城市功能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

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难点所在。资源型城市点多、线长、面广的基本格局,不仅使城建重点难以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建设资金分流严重,也使城市人口难以集中、生活氛围缺乏色彩、多种要素难以聚集。通过出让城市政府拥有配置权的各种可经营性资源(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可对这些资源(资产)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达到效率与效益的整体最优,从而完善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水平。因而,实施城市经营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实施城市经营也为城市政府的管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包括:完善城市政府的组织架构、改革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强化对城市土地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速城市公用行业的市场化、建立城市经营责任制度与城市经营成本核算体系、促进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等,从而为城市政府的管理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挖掘产业文化要素,构建特色城市文化。城市的竞争力不仅只表现在诸如区位优势、产业规模、服务体系、财政实力等经济要素方面,城市文化等非经济要素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的基本品位,是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市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必然具有先进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长河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资源型城市历史较短,普遍缺乏城市文化的历史积淀。笔者认为因资源而兴的新型城市,其文化应该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规律和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的前提下,有更多一些的“人为”提炼与设计,来挖掘、凝练和形成资源型城市的“文化之根”。资源型城市的历史是从轰轰烈烈的资源开发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企业和行业业已形成了一定的企业或行业文化,如大庆油田的铁人精神、创业精神等,这些文化在当地有着深人的根基、广泛的认同和深刻影响。这些文化现象一般均具有明显的产业特色,也是城市发展史上深刻的文化印记,因此城市文化之根应首先从资源开发的企业文化、产业文化中去挖掘与寻找。有意识地,主动和系统地研究、挖掘这些优秀产业文化要素,吸收其养分以形成城市文化的基本骨架与特色,是对城市历史的负责与贡献。城市文化的提炼与宣传工作也应由政府文化部门来组织进行。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