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与俄罗斯的六大财团(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别被霍多尔科夫斯基、波塔宁、别列佐夫斯基和斯摩棱斯基等人控制的。
由此可见,六大财团完全是私有化的产物。别列佐夫斯基公开承认这一点,他在谈到自己对那位曾担任负责私有化工作的国家财产委员会主席、被称为“私有化之父”的丘拜斯的态度时说:“我的态度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因为我是私有化的产物。这就说明为什么我单从精神上说是与丘拜斯非常接近的。”(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
六大财团之所以迅速崛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它们的人员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或者在政府里有自己的人,或者在自己的领导班子里有曾在政府任职的高级官员。许多事实说明,丘拜斯就是六大财团的“自己人”,这些财团在一段时间内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七大巨头之一波塔宁广泛结识了政府高级官员,除丘拜斯外,他与负责对外经济联系的前政府副总理达维多夫、前财政部长费多罗夫是“好朋友”,当年波塔宁创建联合进出口银行时,在获得必要的许可和开业的执照方面曾得到他们的鼎力相助。同时这家银行后来成为国家军火公司授权的少数几家银行之一,也并不是偶然的。另一方面,从六大财团的人员组成来看,其中原政府高级官员占有一定比例。上面提到过,阿文当过盖达尔政府的外贸部长,他的副手维德曾任原苏联国家计委副主席。有的报刊在谈到阿文和弗里德曼的阿尔法集团时说,这个集团的力量“主要不在于业务领域的广泛,而在于它与政府联系的密切”(《莫斯科时报》1996年11月12日)。上面说过,梅纳捷普集团的领导人霍多尔科夫斯基出身于过去的共青团干部,曾任共青团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他的副手莫纳霍夫原为莫斯科市第一书记,他们在政府里有着不少过去与他们的经历相似的朋友。许多人注意到了俄罗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即大公司与国家有着密切联系,而市场却是受到限制的。甚至连盖达尔也承认这种资本主义可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俄罗斯的金融巨头们在聚敛财富方面动用了各种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他们收买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与他们内外勾结,化公为私,盗窃国有资产;他们用各种方法控制某些国有企业的资金,用国有企业的钱为自己创造利润。涅姆佐夫在一次谈话中曾讲到他们采用的这些手段,他特别指出金融巨头们经常通过控制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和控制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动来为自己创造财富,并且说这是别列佐夫斯基的发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认为别列佐夫斯基运用这些方法已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8月21日),他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别列佐夫斯基与国有企业伏尔加汽车厂总经理卡丹尼科夫和航空公司副经理格卢什科夫等人的“合作”,就是具体的例子。
据报刊透露,某些财团还与黑社会势力相互勾结,它们向黑社会“进贡”,一方面利用黑社会势力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指使职业杀手除掉竞争对手和其他妨碍其掠夺行为的人。据《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文章透露,莫斯科警方已掌握材料,证明别列佐夫斯基的汽车销售公司是与一些车臣犯罪团伙紧密合作创办的。别列佐夫斯基自己也承认,他的人身安全得到车臣黑手党的保护。原俄罗斯公共电视台领导人利斯季耶夫的被杀,也与别列佐夫斯基企图控制该电视台的图谋有关(见《克里姆林宫的教父》一文,载美国《福布斯》杂志1997年第12期)。
应当指出,俄罗斯的一些大财团与西方金融界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它们借助西方某些金融集团的力量来控制俄罗斯的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在这方面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波塔宁的联合进出口银行。它与国际金融投机商索罗斯“合作”,利用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会提供的大笔资金买下了诺沃利彼茨克钢铁联合企业40%的股份,后又在全俄最大的电信垄断公司--电信投资公司拍卖25%股份时击败对手,取得了胜利,成为这两家大企业举足轻重的大股东。波塔宁控制的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最近与英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合作协定。现在这种与西方金融势力结合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
俄罗斯的一位经济学家在谈到俄罗斯新资产阶级的特点和所起作用时曾说过:“总之,一小撮暴发户神话般地富起来,而国家却变穷了,人民赤贫化。我国的暴发户没有创造任何实际的资产,他们只是盗窃苏维埃人用劳动创造的财富。可以大胆地说,在俄罗斯千年历史上任何一次外国的入侵,包括法西斯的入侵,给她在经济上带来的损失都没有像丘拜斯们、别列佐夫斯基们、波塔宁们及其同类五年来的胡作非为造成的那么大。”(《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12月20日)事实确实如此。在德国法西斯入侵年代,苏联经济虽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但生产总值只减少17%,工业总产值只减少9%,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反而增加了12%,而消费品生产下降较多,减少了41%(《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编,1979年三联书店版第10页),而在1991年到1996年这六年间,俄罗斯生产总值减少46%,工业总产值减少54%,消费品生产则下降58%(转引自《中流》杂志1998年第2期第38页,原载俄罗斯《经济与生活》1997年4月)。以生产总值计算,俄罗斯从1987年占世界第5位下降到占世界第13位,屈居印尼、墨西哥、加拿大之后(《苏维埃俄罗斯报》1998年1月10日)。
俄罗斯的这位经济学家还指出,现在俄罗斯的亿万富翁们与西方资本家有所不同,他们不把积累的资本投入到发展本国的经济上去,而是把它存到国外银行帐户上,或用来在国外购置不动产。根据官方统计,1992年到1997年外流资本超过623亿美元,折合卢布3232000亿。而实际的外流资本至少要比这个数字多一倍(同上报,1997年12月20日)。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困难,政府财政拮据,不得不向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寡头(例如索罗斯等人)伸手借十几亿美元外债来支付拖欠的工资和退休金,以缓和群众的不满情绪。
三
上面说过,六大财团在其形成过程中为了进行原始积累,曾通过加强与政府机关的联系和借助某些高级官员的"合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成为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一大特点。随着六大财团经济实力的增长,它们已不满足于以往的"求助于人"的做法,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要求。它们开始变得财大气粗,仗着手中掌握的金钱,直接干预政治和影响政局,甚至采取行动来谋取政治权力,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政权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和保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攫取更多的财富。六大财团的这种"向政权进军"的倾向,到1996年已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它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寻找代理人,二是直接从政。1996年它们在总统选举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96年总统选举前的形势,对俄罗斯新资产阶级来说是比较严峻的。在头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俄共取得了巨大胜利;不久,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根据当时的民意测验来看,他当选的呼声很高。金融巨头们觉察到共产党有重新上台的可能,他们便联合起来,采取行动阻这种事情的发生。据英国《金融时报》透露,1996年1月,六大财团的七大巨头利用去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机会,在幕后成立了一个"重新塑造自己国家前途的联盟",这就是所谓的"七人集团"。他们决定支持叶利钦竞选总统,组织了一个以丘拜斯为首的十人竞选班子,并为竞选提供了大约300万美元的经费即等于法律规定的每个竞选者的全部竞选经费的数额(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在竞选过程中,六大财团开动它们掌握的宣传机器,尤其是利用独立电视台、俄罗斯公共电视台以及一些发行量大的报刊,为它们支持的竞选者大造舆论,同时造谣攻击他们反对的候选人。在这方面那个被称为新闻媒体大王的古辛斯基表现得非常积极,他让他所控制的独立电视台的台长马拉
由此可见,六大财团完全是私有化的产物。别列佐夫斯基公开承认这一点,他在谈到自己对那位曾担任负责私有化工作的国家财产委员会主席、被称为“私有化之父”的丘拜斯的态度时说:“我的态度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因为我是私有化的产物。这就说明为什么我单从精神上说是与丘拜斯非常接近的。”(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
六大财团之所以迅速崛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它们的人员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或者在政府里有自己的人,或者在自己的领导班子里有曾在政府任职的高级官员。许多事实说明,丘拜斯就是六大财团的“自己人”,这些财团在一段时间内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七大巨头之一波塔宁广泛结识了政府高级官员,除丘拜斯外,他与负责对外经济联系的前政府副总理达维多夫、前财政部长费多罗夫是“好朋友”,当年波塔宁创建联合进出口银行时,在获得必要的许可和开业的执照方面曾得到他们的鼎力相助。同时这家银行后来成为国家军火公司授权的少数几家银行之一,也并不是偶然的。另一方面,从六大财团的人员组成来看,其中原政府高级官员占有一定比例。上面提到过,阿文当过盖达尔政府的外贸部长,他的副手维德曾任原苏联国家计委副主席。有的报刊在谈到阿文和弗里德曼的阿尔法集团时说,这个集团的力量“主要不在于业务领域的广泛,而在于它与政府联系的密切”(《莫斯科时报》1996年11月12日)。上面说过,梅纳捷普集团的领导人霍多尔科夫斯基出身于过去的共青团干部,曾任共青团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他的副手莫纳霍夫原为莫斯科市第一书记,他们在政府里有着不少过去与他们的经历相似的朋友。许多人注意到了俄罗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即大公司与国家有着密切联系,而市场却是受到限制的。甚至连盖达尔也承认这种资本主义可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俄罗斯的金融巨头们在聚敛财富方面动用了各种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他们收买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与他们内外勾结,化公为私,盗窃国有资产;他们用各种方法控制某些国有企业的资金,用国有企业的钱为自己创造利润。涅姆佐夫在一次谈话中曾讲到他们采用的这些手段,他特别指出金融巨头们经常通过控制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和控制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动来为自己创造财富,并且说这是别列佐夫斯基的发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认为别列佐夫斯基运用这些方法已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8月21日),他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别列佐夫斯基与国有企业伏尔加汽车厂总经理卡丹尼科夫和航空公司副经理格卢什科夫等人的“合作”,就是具体的例子。
据报刊透露,某些财团还与黑社会势力相互勾结,它们向黑社会“进贡”,一方面利用黑社会势力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指使职业杀手除掉竞争对手和其他妨碍其掠夺行为的人。据《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文章透露,莫斯科警方已掌握材料,证明别列佐夫斯基的汽车销售公司是与一些车臣犯罪团伙紧密合作创办的。别列佐夫斯基自己也承认,他的人身安全得到车臣黑手党的保护。原俄罗斯公共电视台领导人利斯季耶夫的被杀,也与别列佐夫斯基企图控制该电视台的图谋有关(见《克里姆林宫的教父》一文,载美国《福布斯》杂志1997年第12期)。
应当指出,俄罗斯的一些大财团与西方金融界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它们借助西方某些金融集团的力量来控制俄罗斯的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在这方面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波塔宁的联合进出口银行。它与国际金融投机商索罗斯“合作”,利用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会提供的大笔资金买下了诺沃利彼茨克钢铁联合企业40%的股份,后又在全俄最大的电信垄断公司--电信投资公司拍卖25%股份时击败对手,取得了胜利,成为这两家大企业举足轻重的大股东。波塔宁控制的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最近与英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合作协定。现在这种与西方金融势力结合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
俄罗斯的一位经济学家在谈到俄罗斯新资产阶级的特点和所起作用时曾说过:“总之,一小撮暴发户神话般地富起来,而国家却变穷了,人民赤贫化。我国的暴发户没有创造任何实际的资产,他们只是盗窃苏维埃人用劳动创造的财富。可以大胆地说,在俄罗斯千年历史上任何一次外国的入侵,包括法西斯的入侵,给她在经济上带来的损失都没有像丘拜斯们、别列佐夫斯基们、波塔宁们及其同类五年来的胡作非为造成的那么大。”(《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12月20日)事实确实如此。在德国法西斯入侵年代,苏联经济虽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但生产总值只减少17%,工业总产值只减少9%,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反而增加了12%,而消费品生产下降较多,减少了41%(《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编,1979年三联书店版第10页),而在1991年到1996年这六年间,俄罗斯生产总值减少46%,工业总产值减少54%,消费品生产则下降58%(转引自《中流》杂志1998年第2期第38页,原载俄罗斯《经济与生活》1997年4月)。以生产总值计算,俄罗斯从1987年占世界第5位下降到占世界第13位,屈居印尼、墨西哥、加拿大之后(《苏维埃俄罗斯报》1998年1月10日)。
俄罗斯的这位经济学家还指出,现在俄罗斯的亿万富翁们与西方资本家有所不同,他们不把积累的资本投入到发展本国的经济上去,而是把它存到国外银行帐户上,或用来在国外购置不动产。根据官方统计,1992年到1997年外流资本超过623亿美元,折合卢布3232000亿。而实际的外流资本至少要比这个数字多一倍(同上报,1997年12月20日)。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困难,政府财政拮据,不得不向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寡头(例如索罗斯等人)伸手借十几亿美元外债来支付拖欠的工资和退休金,以缓和群众的不满情绪。
三
上面说过,六大财团在其形成过程中为了进行原始积累,曾通过加强与政府机关的联系和借助某些高级官员的"合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成为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一大特点。随着六大财团经济实力的增长,它们已不满足于以往的"求助于人"的做法,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要求。它们开始变得财大气粗,仗着手中掌握的金钱,直接干预政治和影响政局,甚至采取行动来谋取政治权力,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政权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和保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攫取更多的财富。六大财团的这种"向政权进军"的倾向,到1996年已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它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寻找代理人,二是直接从政。1996年它们在总统选举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96年总统选举前的形势,对俄罗斯新资产阶级来说是比较严峻的。在头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俄共取得了巨大胜利;不久,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根据当时的民意测验来看,他当选的呼声很高。金融巨头们觉察到共产党有重新上台的可能,他们便联合起来,采取行动阻这种事情的发生。据英国《金融时报》透露,1996年1月,六大财团的七大巨头利用去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机会,在幕后成立了一个"重新塑造自己国家前途的联盟",这就是所谓的"七人集团"。他们决定支持叶利钦竞选总统,组织了一个以丘拜斯为首的十人竞选班子,并为竞选提供了大约300万美元的经费即等于法律规定的每个竞选者的全部竞选经费的数额(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在竞选过程中,六大财团开动它们掌握的宣传机器,尤其是利用独立电视台、俄罗斯公共电视台以及一些发行量大的报刊,为它们支持的竞选者大造舆论,同时造谣攻击他们反对的候选人。在这方面那个被称为新闻媒体大王的古辛斯基表现得非常积极,他让他所控制的独立电视台的台长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