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与俄罗斯的六大财团(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申科参加竞选班子。总之,六大财团在这次竞选中出了大力。别列佐夫斯基在一次谈话中得意地说:"俄罗斯的商人们对叶利钦总统取得胜利来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对谁来说都不是秘密。这是一场为我们的切身利益而战斗的战斗。"(见《克里姆林宫的教父》一文,载美国《福布斯》杂志1997年12期)《福布斯》杂志甚至称别列佐夫斯基为"克里姆林宫的教父"。
上面提到过,波塔宁在1996年8月曾出任俄政府第一副总理,主管经济部、反垄断委员会、国家财产部。据"七人集团"的成员之一阿文透露,这个推选一个金融巨头直接从政的决定,是经他们集体研究后作出的,因为他们认为在政府里应该有自己的人。波塔宁入阁后,被报刊称为"拥有私人帝国的公务员"。
"七人集团"另一个曾经从政的人是别列佐夫斯基。上面提到过,此人曾于1996年被任命为俄罗斯安全会议副秘书。安全会议是一个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重要机构,任命这个据说具有俄罗斯和以色列双重国籍、与黑手党关系密切的金融巨头作为领导人这件事本身,无疑具有讽刺意味。无怪乎一家美国刊物挖苦说,这是让狐狸来看管小鸡。波塔宁和别列佐夫斯基担任公职后尽管表面上辞去公司的职务,实际上继续从事金融活动和商业活动。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领导人皮翁特科夫斯基曾这样说过:"您以为古辛斯基已与桥银行没有关系,别列佐夫斯基突然靠工资生活了?当然不是这样!他们作为自己的事业的领导人,继续在那里当第一把手。"(转引自《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2月20日,原载《资本报》1997年2月18-24日)波塔宁和别列佐夫斯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发展本财团的势力的做法一方面引起了公众的反对,另一方面激化了各财团之间的矛盾,后来终于被解除了职务。但是他们并未就此罢休。波塔宁与丘拜斯结为盟友,保持着他在政府内的影响。别列佐夫斯基活动频繁,据报导他有意利用某杜马代表出任部长而空出仪席的机会进入杜马。又据某些报刊透露,他在最近俄罗斯政府危机中起了重要作用。上面已经提到过,不久前他被任命为独联体执行秘书。在最近组成的所谓"不受寡头集团左右的政府"中,仍有六大财团的人参加。据报导,曾在霍多尔科夫斯基控制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工作、后任梅纳捷普银行副董事长的格涅拉洛夫被任命为重要的燃料动力部部长。
在七大巨头中,别列佐夫斯基可以说是对政治最感兴趣的一个,同时也是他们当中的"思想家"。根据他的自述,他从1995年底就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政治上,因为他认为"巩固在政治方面已取得的东西,是比积累愈来愈多的财富更为重要的任务"。他针对有人认为企业界对国家的影响太大的看法提出,一方面资本应当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不受国家干预,另一方面企业家应加强他们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今于俄罗斯国家的强大支柱是大资本家。在他看来,在目前的俄罗斯还存在着"共产主义复辟和再一次重新分配财产的危险",因此保持政权至关重要(转引自《苏维埃俄罗斯报》1998年3月7日,原载德国《焦点》杂志1998年3月号)。98年年初在达沃斯聚会时他又在考虑如何准备1999年议会选举和2000年总统选举了。别列佐夫斯基提出,"重要的是要使下次总统选举能保证连续性"。这里所说的"连续性"指的是方针政策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他认为应该选举能继续实行现行政策的人当总统。他认为卢日科夫、久加诺夫或列别德等人都不合适,只有切尔诺梅尔金能做到这一点,于是便把赌注押在切尔诺梅尔金身上。他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一,切尔诺梅尔金当了五年总理,参与制订现行政策,并且是这一政策的积极执行者,让他当总统,自然可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第二,切尔诺梅尔金像众多巨头一样,也在私有化进程中成为富翁。据有的报刊透露,他领导的天然气工业公司实行股份化时,他得了5%的股份。如果属实,那么他就有可能拥有几十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他从政期间,仍然与天然气工业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切尔诺梅尔金与其他金融巨头有着共同的利益。
除别列佐夫斯基已开始考虑下一届总统选举外,古辛斯基似乎也在为此做准备。上面说过,在上次选举中六大财团掌握的新闻媒体起了很大作用。大概根据这个经验,古辛斯基最近采取了一个步骤,离开了桥银行,把精力用到新组建的公司--新闻媒体"桥"上。根据人们分析,他这样做主要不是因为他偏爱新闻媒体,也不是因为搞新闻媒体收益较大,而是由于政治原因,是为了给下一届选举做准备。预计到1999年和2000年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时,六大财团将会在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有一番精彩的表演。
四
六大财团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新闻媒体,它们或者单独地、或者联合起来控制了一些电视台和电台以及许多重要的报刊,在这方面最先下手的是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前者曾在一次谈话中说:"我的古辛斯基集团最早认识到新闻媒体能够帮助实现我们想要采取的各种步骤。倘若报刊不是自由的或者不是属于私人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在选举中取胜"(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今天,在实行所谓的"新闻自由"的俄罗斯,谁只要掌握了新闻媒体,谁就既能将其用于政治目的,也可将其作为反对竞争对手的工具,它同金钱、黑手党的子弹一起,成为金融巨头们保护自己利益和对付敌手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以其覆盖面广、形象生动直观等优点,在新闻媒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群众当中产生的影响特别巨大。因此金融巨头们在控制新闻媒体的过程中首先就瞄准了它。上面说过,古辛斯基于1993年创办了所谓的独立电视台,拥有它的77%的股份,这个电视台对1996年叶利钦取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作为回报,官方允许其增加播出时间。后来古辛斯基又开辟了独立电视台五个增设频道。
1995年根据总统命令创建的公共电视台,成为各财团争相控制的对象。创建时,国家保留51%的股份,而将其余股份卖给私人。别列佐夫斯基联合阿尔法银行、梅纳捷普银行和首都储蓄银行,购买了公共电视台38%的股份(其中别列佐夫斯基的汽车经销公司和联合银行各占8%)。电视台的首任主席利斯季耶夫的被杀,警方曾怀疑是别列佐夫斯基等人所指使。利斯季耶夫死后,大财团加强了对该电视台的控制。1997年10月,在它们的要求下解雇了该电视台经理,由合乎它们心意的人接替,这样一来,这个在国内具有巨大影响的电视台已基本上为它们所掌握,杜马虽进行干预,但是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此外,电视台六频道也为别列佐夫斯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的老板阿列克彼罗夫等所控制。
古辛斯基和他的"桥集团"除了建立自己的电视台外,还买下了莫斯科回声电台。上面说过,古辛斯基另外成立了一个专门经营新闻媒体的新的大公司--新闻媒体"桥",并亲自领导。这个大公司除包括独立电视台及其增设频道以及莫斯科回声电台外,还控制了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今日报》的股份,出版了《七天报》和《总结》杂志,拥有一家也名叫"七天"的出版社,可谓门类齐全。与此同时,古辛斯基通过直接或间接提供资金的方法,试图扩大对《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莫斯科真理报》、《自鸣钟报》、《文学报》的影响。最近他看上了历史悠久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打算购买它的49%的股份。
别列佐夫斯基控制了目前俄罗斯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独立报》的股份,同时拥有《今日报》、《新报》的股份。曾为"改革"造舆论立下汗马功劳的著名彩色杂志《星火画报》现在也受到别列佐夫斯基的控制。
斯摩棱斯基及其首都储蓄银行除了拥有独立电视台、公共电视台的股份外,也是《今日报》和《新报》的赞助者。他还办了《生意人日报
上面提到过,波塔宁在1996年8月曾出任俄政府第一副总理,主管经济部、反垄断委员会、国家财产部。据"七人集团"的成员之一阿文透露,这个推选一个金融巨头直接从政的决定,是经他们集体研究后作出的,因为他们认为在政府里应该有自己的人。波塔宁入阁后,被报刊称为"拥有私人帝国的公务员"。
"七人集团"另一个曾经从政的人是别列佐夫斯基。上面提到过,此人曾于1996年被任命为俄罗斯安全会议副秘书。安全会议是一个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重要机构,任命这个据说具有俄罗斯和以色列双重国籍、与黑手党关系密切的金融巨头作为领导人这件事本身,无疑具有讽刺意味。无怪乎一家美国刊物挖苦说,这是让狐狸来看管小鸡。波塔宁和别列佐夫斯基担任公职后尽管表面上辞去公司的职务,实际上继续从事金融活动和商业活动。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领导人皮翁特科夫斯基曾这样说过:"您以为古辛斯基已与桥银行没有关系,别列佐夫斯基突然靠工资生活了?当然不是这样!他们作为自己的事业的领导人,继续在那里当第一把手。"(转引自《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2月20日,原载《资本报》1997年2月18-24日)波塔宁和别列佐夫斯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发展本财团的势力的做法一方面引起了公众的反对,另一方面激化了各财团之间的矛盾,后来终于被解除了职务。但是他们并未就此罢休。波塔宁与丘拜斯结为盟友,保持着他在政府内的影响。别列佐夫斯基活动频繁,据报导他有意利用某杜马代表出任部长而空出仪席的机会进入杜马。又据某些报刊透露,他在最近俄罗斯政府危机中起了重要作用。上面已经提到过,不久前他被任命为独联体执行秘书。在最近组成的所谓"不受寡头集团左右的政府"中,仍有六大财团的人参加。据报导,曾在霍多尔科夫斯基控制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工作、后任梅纳捷普银行副董事长的格涅拉洛夫被任命为重要的燃料动力部部长。
在七大巨头中,别列佐夫斯基可以说是对政治最感兴趣的一个,同时也是他们当中的"思想家"。根据他的自述,他从1995年底就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政治上,因为他认为"巩固在政治方面已取得的东西,是比积累愈来愈多的财富更为重要的任务"。他针对有人认为企业界对国家的影响太大的看法提出,一方面资本应当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不受国家干预,另一方面企业家应加强他们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今于俄罗斯国家的强大支柱是大资本家。在他看来,在目前的俄罗斯还存在着"共产主义复辟和再一次重新分配财产的危险",因此保持政权至关重要(转引自《苏维埃俄罗斯报》1998年3月7日,原载德国《焦点》杂志1998年3月号)。98年年初在达沃斯聚会时他又在考虑如何准备1999年议会选举和2000年总统选举了。别列佐夫斯基提出,"重要的是要使下次总统选举能保证连续性"。这里所说的"连续性"指的是方针政策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他认为应该选举能继续实行现行政策的人当总统。他认为卢日科夫、久加诺夫或列别德等人都不合适,只有切尔诺梅尔金能做到这一点,于是便把赌注押在切尔诺梅尔金身上。他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一,切尔诺梅尔金当了五年总理,参与制订现行政策,并且是这一政策的积极执行者,让他当总统,自然可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第二,切尔诺梅尔金像众多巨头一样,也在私有化进程中成为富翁。据有的报刊透露,他领导的天然气工业公司实行股份化时,他得了5%的股份。如果属实,那么他就有可能拥有几十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他从政期间,仍然与天然气工业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切尔诺梅尔金与其他金融巨头有着共同的利益。
除别列佐夫斯基已开始考虑下一届总统选举外,古辛斯基似乎也在为此做准备。上面说过,在上次选举中六大财团掌握的新闻媒体起了很大作用。大概根据这个经验,古辛斯基最近采取了一个步骤,离开了桥银行,把精力用到新组建的公司--新闻媒体"桥"上。根据人们分析,他这样做主要不是因为他偏爱新闻媒体,也不是因为搞新闻媒体收益较大,而是由于政治原因,是为了给下一届选举做准备。预计到1999年和2000年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时,六大财团将会在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有一番精彩的表演。
四
六大财团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新闻媒体,它们或者单独地、或者联合起来控制了一些电视台和电台以及许多重要的报刊,在这方面最先下手的是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前者曾在一次谈话中说:"我的古辛斯基集团最早认识到新闻媒体能够帮助实现我们想要采取的各种步骤。倘若报刊不是自由的或者不是属于私人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在选举中取胜"(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今天,在实行所谓的"新闻自由"的俄罗斯,谁只要掌握了新闻媒体,谁就既能将其用于政治目的,也可将其作为反对竞争对手的工具,它同金钱、黑手党的子弹一起,成为金融巨头们保护自己利益和对付敌手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以其覆盖面广、形象生动直观等优点,在新闻媒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群众当中产生的影响特别巨大。因此金融巨头们在控制新闻媒体的过程中首先就瞄准了它。上面说过,古辛斯基于1993年创办了所谓的独立电视台,拥有它的77%的股份,这个电视台对1996年叶利钦取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作为回报,官方允许其增加播出时间。后来古辛斯基又开辟了独立电视台五个增设频道。
1995年根据总统命令创建的公共电视台,成为各财团争相控制的对象。创建时,国家保留51%的股份,而将其余股份卖给私人。别列佐夫斯基联合阿尔法银行、梅纳捷普银行和首都储蓄银行,购买了公共电视台38%的股份(其中别列佐夫斯基的汽车经销公司和联合银行各占8%)。电视台的首任主席利斯季耶夫的被杀,警方曾怀疑是别列佐夫斯基等人所指使。利斯季耶夫死后,大财团加强了对该电视台的控制。1997年10月,在它们的要求下解雇了该电视台经理,由合乎它们心意的人接替,这样一来,这个在国内具有巨大影响的电视台已基本上为它们所掌握,杜马虽进行干预,但是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此外,电视台六频道也为别列佐夫斯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的老板阿列克彼罗夫等所控制。
古辛斯基和他的"桥集团"除了建立自己的电视台外,还买下了莫斯科回声电台。上面说过,古辛斯基另外成立了一个专门经营新闻媒体的新的大公司--新闻媒体"桥",并亲自领导。这个大公司除包括独立电视台及其增设频道以及莫斯科回声电台外,还控制了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今日报》的股份,出版了《七天报》和《总结》杂志,拥有一家也名叫"七天"的出版社,可谓门类齐全。与此同时,古辛斯基通过直接或间接提供资金的方法,试图扩大对《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莫斯科真理报》、《自鸣钟报》、《文学报》的影响。最近他看上了历史悠久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打算购买它的49%的股份。
别列佐夫斯基控制了目前俄罗斯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独立报》的股份,同时拥有《今日报》、《新报》的股份。曾为"改革"造舆论立下汗马功劳的著名彩色杂志《星火画报》现在也受到别列佐夫斯基的控制。
斯摩棱斯基及其首都储蓄银行除了拥有独立电视台、公共电视台的股份外,也是《今日报》和《新报》的赞助者。他还办了《生意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