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马克思的宽容思想是在对资产阶级伪宽容批判的过程中,揭示了资产阶级狭隘宽容后面隐藏着更多的是不宽容。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的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其宽容思想的存在正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宽容的批判基础之上的。
(一)首先,宽容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在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当中,“成年雄者的相互宽容,没有妒忌,则是形成较大的持久的集团的首要条件,只有在这种集团中才能实现由动物向人的转变”。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宽容这一前提的存在,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宽容思想不断扩充、完善的发展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宽容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宽容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就其积极的意义上来说,宽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矛盾,维系着整个社会协调、稳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人类历史的进步。尤其在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阶段,为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这就更需要相互宽容,使人们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模式。因此,宽容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其次,宽容是有阶级性的宽容。
尽管在不同阶级统治的社会中,都提倡宽容的思想,都把宽容美化成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究其实质,都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正如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中,也提倡宽容的思想,也有许多机构对穷人、对无产阶级表示关爱,但是他们这种关爱也仅仅是一种伪善。“英国的财主就不关心穷人?他们不是已经创办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慈善机关吗?呵,不错,慈善机关!你们吸干了无产者最后的一滴血,然后再对他们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满的伪善的心灵感到快慰,并在世人面前摆出一副人类恩人的姿态(其实你们还给被剥削者的只是他们应得的百分之一),好像这就对无产者有了什么好处似的!”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中,工人一无所有,为了活命,就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劳动力的买和卖的领域内二者是平等的。但是这种平等又恰恰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前者只是劳动力商品的所有者,后者则是潜在的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因而,离开了流通领域,二者的面貌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萎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对人的不宽容的过程中,提出了只有无产阶级彻底推翻这个压迫人、奴役人,使人不成为人的社会制度,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取代了资本主义,才能真正使宽容这一理念获得发展,而宽容的终极目的就是使人类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最高级社会形态里,人及人际关系的二重化得到克服和扬弃,片面自由为全面自由所取代,基于物的自由变为基于个性的自由。宽容不仅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则,而且变为人的内在要求,从他律演化为人之自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