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0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 绩效 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准,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可促进各级机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优化行政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还有利于严肃行政纪律,确保政令畅通;最终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三)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建立廉洁、勤政、高效的政府机构。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缺乏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致使政府绩效审计无章可循
  1999年以来,我国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制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法规,但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可操作性指导文件。
  (二)缺少立法支持,制约着政府绩效审计的广泛开展
  尽管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但修订以后的《审计法》几乎没有涉及审计体制问题。
  (三)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受重视不够,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覆盖面较窄。目前主要针对基本建设投资、金融业务进行,而较少对公共部门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而且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和执行,经常出现“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怪圈。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取数困难。目前,我国财经领域的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现象还比较严重,特别是会计资料的失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重要的非量化信息无法收集到比较翔实的明细资料,仅仅依靠有限资料进行评价,大大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开展。
  (四)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受到人才队伍结构的制约
  从世界各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实践来看,各国大都形成了多元的审计人员结构,如英国国家审计署中,大概60%的人员是会计师,而另外的40%的人员则是其它各类专业的专家。我国大部分的审计机构只拥有一定数量的审计、财务和会计人才,而其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距实现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还很遥远。

  四、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

  (一)绩效审计将逐渐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
  我国的政府审计过去强调的是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绩效审计只是其中有限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则强调绩效审计要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并重,即“结合型绩效审计”。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绩效审计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