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0
(二)审计范围将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拓展
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特别是非盈利的政府管理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从直接的费用支出和间接的政策执行两方面影响着公共资金的运用效率。我国目前开展的各种绩效审计形式,都是以公共资金的运用为主线的,审查内容多以财务信息为主,而对于被审计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涉及较少,人力资源审计作为影响公共部门机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关键因素,必将成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更加重视政府绩效审计结果的价值发掘与应用
政府绩效审计不应只关注如何设计和实施审计项目,更关键的还在于如何将审计结果运用于现实的绩效考评与未来决策的改进之中。为使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应当制定出审计结果分类运用的办法,既要从制度上确保审计结果能被利用,也要使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本身有一个包括立项、实施、评价、建议到结果运用各环节立体的、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
五、有效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
1.改革我国的审计管理体制,增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借鉴美英的立法模式来设置国家审计机关,逐步实现行政型审计管理体制向立法模式转变,改双重领导为垂直领导,建立由最高审计机关领导的垂直审计系统,以强化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同时,进行制度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财政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分开,由预算编制机构拨付审计经费,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条件,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完善《审计法》,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依据。明确和强化绩效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规定绩效审计的种类,增强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监督权的效率和效果,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依据。
3.完善绩效审计的规范体系,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准则指导。国际上绩效审计规范建设的实践表明,建立并不断完善绩效审计准则和相关规范是确保绩效审计质量及其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尽快制定出我国自己的绩效审计指南,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形式、审计组织、审计行为和审计报告等做出明确规定,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规范体系,为国家绩效审计提供依据,努力形成“事事都在制度中,时时都在规范中,人人都在监督中”的绩效审计法制工作环境。
4.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为审计结论提供客观依据。指标内容应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可采取定量评价的方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社会效益难以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的,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理进行评价。
5.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及时披露审计信息,发挥绩效审计的威慑作用。有步骤地推行审计公告制度,通过媒介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公众告知审计的目的、程序、结果以及审计建议和审计建议执行的效果等,保持国家审计的公开性,有利于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绩效审计,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降低审计成本,使审计效果更有保证。
(二)健全绩效机制,确保部门预算和财政资金的效益不断提高
运用科学、规范、细致的绩效评价方法,使预算资金与部门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推行绩效预算模式。建立起“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推行年度滚动预算”的考核机制,确保部门预算和财政资金的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开展科学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合理编制项目概算,确保有限的预算资金用于最有价值的项目和用途上,实现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
(三)加强政府绩效审计队伍建设
1.加强复合性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结构,逐步提高法律、工程、环境保护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员比例,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实战能力,强化审计骨干培养,打造高素质的领军人才;以履行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职责为依托,培养国际型审计人才;科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
2.加强在职培训。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在强化审计人员绩效审计基础知识培训的同时,要通过专题集训、系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积累等多种途径,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充分运用政府绩效审计结果
1.将审计结果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绩效审计结果,认真分析和查找政府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2.将审计结果与行政问责制相结合。将评估结果与公务员的考核、选拔任用、职务升降、辞职辞退、奖励惩戒等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对违规决策、执行不力、疏于管理和行政不作为等问题,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将审计结果与财政预算安排相结合。政府及其部门应根据绩效审计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我国政府能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在绩效审计方面先进和成熟的做法,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环境,强化政府绩效审计结果的使用,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试论中国儒家思想与法治现代化
下一篇:试析私法自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