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地下空间权管理问题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0

  三、地下空间权管理的完善建议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宏伟的事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是保障这项事业良性发展的关键。鉴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涉及领域宽泛,需要在规划理念、法律制度、行政管理手段等方面提升,才能探索出科学的、完善的地下空间权管理路径。
  (一)创设一元管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地下空间的管理体制下,与之相关的部门非常多。这些部门地位平等、职权独立,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互不沟通、各自为政,无法满足地下空间利用综合高效、协调发展的需要。要克服这种弊端,就必须构建一元管理模式。一元管理模式,常称为“委员会”组织,这个委员会由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通过会议等形式进行共同研究,作出决策。这种一元管理模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不太影响现有的权力分配状态,能够避免权力膨胀、权力滥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一元管理模式的具体运作上可成立地下空间管理委员会,由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相关部门如建设、土地等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委员。同时,应在机构的组成人员上安排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如行业专家等,以保证机构运行的透明度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二)科学界定管理主体
  建构一元管理模式后,形成了一个统合性的主体,科学界定管理主体,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我国《物权法》第136条明确了地下空间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用益物权的范畴,在依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管理制度,界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主体,是较为有效的选择。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必须接受以下四个环节的管理,分别是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用地预审、规划管理、用地管理。这四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分别有相应的行政主体承担管理责任。立项审批由计划部门实施管理工作;用地预审和用地管理是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四个环节三个管理主体,各个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对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最终依法确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界定上述管理主体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主体,能有效地避免多头管理,有利于指导地下空间权的管理活动。
  (三)强化管理机制
  地下空间权管理活动中,管理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管理机制,管理主体的权限就无法落实。其中,专家咨询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等,对于地下开发利用有着特殊的意义。地下空间开发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需要可靠的技术和先进设备作保证,同时其对于经验的要求相对更高。设立专家咨询机制,专家顾问能够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对于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论证性的意见。地下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土地的隐蔽性等特点决定了地下空间利用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性。一旦相互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很有可能导致地下工程无法建设、地下空间有关权利重复登记、反复挖掘勘查等情况。因此,地下空间信息共享应得到高度的重视,通过网络等方式,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提供信息,全面建立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地下工程由于空间相对局限,环境封闭,防灾和疏散能力相对薄弱,一旦发生危险,将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构建和运行地下空间安全保障机制非常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灾害预测和预防、加大安全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安全演练、灾害通达和处理等。
  (四)完善地下空间权管理的法律规范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一个全国性大课题,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最好是通过中央立法对其进行规范。虽然我国大规模利用地下空间的实践不长,但是近几年规模地利用地下空间的速度飞快,笔者认为,对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中央立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不制定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将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在立法上可以借鉴日本等法律,把握地下空间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地下空间权法律。由于地下空间权法律关系呈现纵横交错的特点,因此,地下空间的立法,也要呈现系统的状态。从纵向看,需要调整来自政府方面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调整地下空间权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内容。从横向看,围绕地下空间权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进一步细化地下空间权的取得方式、相关设施的产权确认和登记、转让、租赁、抵押等内容。
  总之,对于现行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相关法律进行必要的衔接,对于现行没有的内容,逐步通过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为进一步补充完善现行的民事法律基本制度作有效的探索。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