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证人资格欠缺之无效保证民事责任法律问题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1


  [论文摘要]文章以担保合同中较常出现的保证人缺乏保证资格的情形为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无效保证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及承担问题。笔者认为,保证人应承担以其过错为基础的缔约过失责任,且应将过错状态中的故意与过失细化,针对保证人和债权人分别为自然人与非自然人(包括法人与其他组织)设置不同的注意义务标准,适用更合理可行的举证责任规则,才能更为公平且有效地把握各方主体的过错大小并进而实现对责任的分担。

  [论文关键词]无效保证;民事责任;保证人资格;过错

  因保证人不具备保证主体资格而导致保证合同的无效是实践中十分常见的情形。保证合同无效后,虽然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应以自己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担保法》与《担保法解释》对保证合同无效后的责任承担作出了一定的规定,特别是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无担仍存在很多问题,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把握几方主体过错的大小,并进一步判定责任的分担,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平和正义,对于审判人员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对因保证人资格瑕疵所致的无效保证中各方主体的过错状态与过错程度如何把握,并对我国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保证人的资格

  依据我国《担保法》第六条的定义,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即保证人是保证合同的债务人,是主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人。虽然现在物的担保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和采用,但“保证”作为人的担保的一种在古罗马就被称为“最佳担保”,现今仍然是债权担保的重要方式。为了提高对债权人的利益和交易秩序保障的安全系数,各国法律在保证制度中对担当保证人的主体都有许多条件限制,具体可分为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
  (一)积极条件
  一般认为,保证人应当具备两个积极条件:一是保证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有一定的代偿能力。第一个不难理解,保证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成为保证人时都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个条件有争议,《担保法》第七条规定的“具有清偿能力”,但何为“具有清偿债务能力”?如果无代偿能力的人做了保证人,保证合同的效力如何?《担保法》未明确规定。如果只因保证人不具有代偿能力就否定保证合同效力,很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结合后续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实务中现在形成了较一致的做法,即不将保证人的清偿能力作为保证合同的有效要件。担保法规定的“保证人须具有清偿能力”更多地是向债权人提示选择保证人的重要考量因素,而不是判定保证有效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不作过多论述。
  (二)消极条件
  与其他国家对于保证人资格的立法不同,我国除了积极条件的原则性规定,还规定了一系列禁止性条款:第一,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第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第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另,根据《公司法》以及中国证券监管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公司高管、关联公司等对象提供担保有严格的限制,即使允许也必须在公司风险可控的范围内。
  由于考虑到以上主体担当保证人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影响范围广,因此法律特别限制了其作为保证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保证人出现以上资格瑕疵,保证合同应当无效。与自然人间较为简单的保证相比,此类情况处理起来比较复杂,问题也较多,因此本文做重点讨论。

  二、欠缺保证人资格之法律后果

  (一)欠缺保证人资格的法律责任性质
  前文已述,如果保证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与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应无效。《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相应民事责任”究竟为何种性质的民事责任?是保证责任还是违约责任?理论上有争论,笔者较赞同定性为缔约过失责任。该学说是由德国学者耶林创立的,其认为:当事人因自己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者,对信其契约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应赔偿基于此项信赖而产生的损害。需指出的是,无效保证的民事责任应属于广义上的缔约过失责任,广义上的缔约过失责任不仅包括合同未成立时有过错方的赔偿责任,而且还包括合同无效时有过错方的赔偿责任,与合同有效的保证责任明显不同。
  (二)欠缺保证人资格之法律责任承担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7条规定,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担保法解释》第4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笔者认为,我国对因保证人资格瑕疵导致保证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处理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二分之一份额的质疑
  根据我国担保法律相关规定,在债权人与担保人均有过错的情况下,担保人承担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不超过二分之一的份额。有学者认为此规定“这限制有利于法官掌握,但不利于法官根据案情酌情处理案件。”前已述,保证人在保证合同无效时承担的是缔约过失责任,而缔约过失责任的有无与大小应由过错决定,实际情况不同,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人为地限定责任份额难免有失公平。也学者认为“过错程度具有主观性,审判人员在具体认定上难度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划定责任份额实属不得已之办法,且可限制法官裁量不当有损司法统一。”笔者认为,表面上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形式上保证了司法统一,实质上却可能有损司法公正,有利有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