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由于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点,所以实践教学的高效管理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当依据实践教学的特点,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在动力激发、制度规范、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特色凸显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从而不断增强教学实效。
一、独立设置课程,确保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制度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建立健全、规范的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其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的首要环节,应当从课程设置、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三个方面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程的地位和功能。
首先,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确保其必修课的课程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经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与其他大学课程一样需要科学地计划和系统地培养。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必须适合或不超越大学教育规律、教育体制本身,它的教育功能必然是在规范的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由此,从课程的视角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才能不被边缘化,发挥其育人的各项功能。
当前,各高校主要有两种组织管理方式:一是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课时分解到“原理”“概论”“史纲”以及“基础”等四门课程中,以课程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二是将实践教学任务和课时单列出来,由专门的教研室来负责组织实施。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单独设置实践教学课更利于发挥实践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单独设置课程能够凸显其课程地位,提高教学的组织效率,便于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由此,比较好的做法是把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学时统一起来,单独开设一门新课——“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按照必修课的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教务处将其作为必修课排进每学年下学期的课表,下达教学任务,规范教学要求,健全教学制度,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实践教学随意性大的现象,实现实践教学的长效化和规范化。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立专门的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的组织管理工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牵涉面广、教学方式灵活、教学人员较多,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权责明确、管理高效的目标,有效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以及各自为营的现象。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配置适量的专职教师,下拨相应的教学经费和办公经费,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最后,严格按照必修课程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管理层面应当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进一步制定《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步骤、要求、考核等各项教学环节,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实践教学,进行成绩考核,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从而做到有章可循。
二、创新内容形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规范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征,因而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尤其需要处理好规范化和灵活性、主渠道和其他路径、主体『生与主导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处理好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既保证实践教学作为课程的规范性,又凸显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中,一方面要体现课程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有稳定而持续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形式、严格的教学管理、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变化性,主要体现在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抓住重大时事、重大节庆的机遇,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要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关键是要努力实现三个结合的统一,即一是要结合大学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和形式;二是要结合院校特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培养目标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三是要结合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的关系,既凸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课程特色,又整合其他实践活动为实践教学服务。当前,在各高校中,社会实践分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校园文化活动等九大类型。这些实践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不能以上述实践活动替代实践教学,需要对其进行价值整合和意义升华。因此,需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原则,注重对以上资源的整合、提炼和升华。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需要在组织制度上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经常沟通的渠道,由主管学校领导负责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团委、学生处的协调机制,一方面聘请学生处、团委等符合资格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从而创造了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
最后,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自主性的关系,既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又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在确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时,需要坚持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实践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研究、调查和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价值大、有创意的调查研究内容与实践内容。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指出实践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为整个实践教学提供方向指引和评价系统;另一方面需要以教育者、教育对象平等关系作为基础,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和活动方式,尽可能激发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育对象的亲身体验、实际参与来达到教学效果。
三、争取保障条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长效化
有人认为,实践教学“费时、花钱而无实用价值”,将轻视乃至忽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所谓“理性”的选择,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保障条件的缺失和不完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争取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需要激发重视实践教学的动力。这种动力有时是自上而下的,有时也是自下而上的,一方面源于上级部门的压力和学校领导的正确观念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源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吸引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而言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实践教学的突出成绩激发学校落实、改善教学保障条件的强大动力,实现“以保障条件促成效,以成效促进保障条件的改善”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比较健全的教学保障机制。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首先,构建协调、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应按照“05方案”的要求,建立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每学期末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团委、宣传部、财务处以及相关二级学院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讨论和部署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相关工作。
其次,组建结构优化、素质精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一支由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学生政工干部、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广泛参加的社会实践课程师资队伍。以社会实践教育学科建设为载体,以专业化课程建设和集体备课为手段,以干部、教师职业化发展为途径,以聘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使实践课程教师的力量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供外出考察、学习交流、进修提高的机会。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
最后,切实落实经费保障。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要让实践教学经费落到实处,需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一是大局意识。既包括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地位的高度重视,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从学校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积极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促使学校领导舍得投入和乐意投入。二是多渠道筹措的意识。学校专项拨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最重要来源,此外,也可以通过智力输出的方式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基地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筹措经费,以弥补专项经费的不足。三是效益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来之不易,要保证专款专用,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四、整合教学资源,凸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特色化
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是实现实践教学特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乏洞察力,发现不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二是缺乏主动性和效益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处于原始、低效状态。一些教育者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既不考虑如何将各种资源搭配形成合力,也不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培植和保护,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处在一种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当树立品牌发展意识,以系统的眼光发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并立足实际,打造和完善实践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