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视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对于“大学生应该何时考虑就业”问题,有28%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45%认为应在三年级,l1%和10%的学生分别认为应在一二年级。而对于就业指导来说,58%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开始,另有近一半人选择应从大四前就开始。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高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就业指导专业队伍。
1.重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现在的大学生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上大学,一步步走下来,不用过多的思考,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在高三饱受折磨后一些新生计划着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到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但回顾今年学生毕业时的情形,看到更多的是大学生们找工作时的慌乱、艰难。学生们已经淡化了专业对口,不再关心户口问题,甚至对工资要求也越来越现实,但没有工作经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等还是对其就业产生影响。专家认为,大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
高校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深入思考和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具体内容包括:“人生导航”、“职业准备”、“就业指导”、“就业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将上述课程纳入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分阶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学校教师担纲上述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应聘请杰出校友、职业问题研究专家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资深管理人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另外,还可举行“就业讲座”、“就业报告会”、“模拟招聘会”,以此作为就业指导课的补充。学校对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给他们分析就业形势及各种职业的特点,指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缺陷,量身打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机遇。
2.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要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主动积极地到基层、艰苦行业和西部去就业、创业,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洪流之中。在毕业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精心加强毕业年级的党建工作,发挥毕业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服务群众的作用。
(五)密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对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有些人“校企合作教育”中的“教育”两字认识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依靠企业支持经费和提供科研项目、解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获得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等某些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当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二是通过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三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部分本科、高职专业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教育方式。如航海、轮机专业可以和船公司合作办学;高职电子类专业可以和西门子、宏力、中芯国际等对口企业合作办学。走校企合作教育的办学之路,学校可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得以加强;学校对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掌握得更加准确,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的调整专业设置,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高等教育使我们与地方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使高校的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