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几种关系
2.1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
这种观点是研究两者关系的最早的一种观点.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运动中,由梅约领导的“霍桑实验”指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职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是提高产量的基础.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学者认为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态度影响行为.如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态度就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这种定义指出了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组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对个人行为以一贯有规律的发生作用,强调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倾向.态度影响行为的观点为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提供了一种支持.
2.2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
弗洛姆(V-H-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工作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使他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波特(L-W-Porter)和劳勒(E-E-Lawl司提出了著名的波特一劳勒激励摸式.该摸式认为,个人努力的程度是由工作所获得的报偿的价值和个人感到努力后可能获得的报偿的概率所决定,而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依赖于努力程度.
洛克(E-A-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然而实现目标和取得工作绩效,不一定就使员工产生满意感,员工满意感的来源是与实现目标后所获得内部报偿和外部报偿直接相关的.
上面3种理论表明工作绩效导致某种有价值的结果,而这种有价值的结果反过来导致工作满意度.同样地,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行为也可以影响态度.这种理论认为,态度是在行为发生之后,用来解释已经发生的行为的意义,而不是在行为之前指导行为.与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这种观点相比,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这种观点得到了更多学者的支持.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而忽略前者的观点.
2.3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相互作用
目前为止,关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两者相互作用观的理论基础还不具备,更多认为是对前面所述的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和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这两种观点的综合
这种观点认为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而工作绩效也可以导致工作满意度.Wanous(1974)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满意度类型,就外部满意度(extrinsic satis-faction)而言,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就内部满意度(in-trinsic satisfaction)而言,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Wanous的观点深化了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互作用观.
2.4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是两个独立的变量
一些学者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没有明显的关系.对工作满意并持一种积极态度的人,其工作效率可能很高,也可能比较一般;而对工作不满意并持消极态度的人,其工作效率也可能很高.布罗菲尔德(A-H-Brayfield)和克罗克特(W.H-Crocke)对此问题进行了4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职工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和生产效率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我们认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虽说两者可能不具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还是比较密切的,可能这两者的关系受第三者变量的影响.
2.5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受第三者变量的影响
许多学者倾向于把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是由于第三者变量的影响,许多研究也确实找出了影响两者的一些变量.如在工作满意度导致工作绩效中的变量就有人格和自我观念、行为意向、群体规范、工作投人和组织承诺、研究的层面等,在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度中的第三者变量就有绩效一奖酬关联、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个人特征和成就需要等.这些变量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中起着很重要的中介影响.关于这些中介变量的影响我们在下面还要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