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效的沟通存在困难。沟通本质不仅是以言传的信息与知识进行交流,而且还有感觉、体会乃至于感情的交流。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人的行为因素占主导,沟通的可能性和知识主体之间的相似性呈正比例,而且沟通主体最基本的要求是学习这种“编码”,即掌握隐性知识转化的规则。
由于隐性知识的特性和沟通的复杂性,有效的沟通存在极大的困难。书面沟通对于信息的记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很难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口头沟通能使隐性知识得到快速传递,加强知识理解,密切人际关系,但是口头沟通不能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保持一致;非语言沟通要借助语言之外的工具或媒介,包括用身体运动(目光、手势、表情等)、副语言(声音、语调、节奏等)、物体的操作(物体运用、环境布置等)等,增强隐性知识相互转化过程中对知识的隐含性和灵活性的理解,提高隐性知识的转化效率。另外,在组织内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沟通信息的理解具有差异性,也将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
3.适当的激励难以到位。激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主体良好的动机意识,促进主体将动机转化为行动。在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知识主体的动机是在需求的激发之下产生的,存在着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形式。隐性知识的转化在良好的信任和沟通条件下是一种互利互惠的活动。然而隐性知识的积累有成本,一般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方式对隐性知识主体缺乏适用性,缺少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组合的高效激励机制,客观上阻碍隐性知识转化的顺利进行。
(二)隐性知识转移的障碍分析
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客体在知识主体之间的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知识主体(知识转入方、知识转出方)、知识客体(知识转移内容)、知识转移环境。知识转移主体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组织、团队和个人。知识主体对隐性知识转移具有决定性作用,即知识转出方和知识转入方。此外,环境也影响隐性知识转移是否能成功。
1.知识主体分析。(1)知识主体间的相互信任程度低。(2)知识主体对隐性知识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差异大。知识主体的隐性知识大多是一些零散的、无序的知识片段,需要知识主体的认知能力将其系统整理和思索,用较合适的方式转移给知识转入方,主体的知识转移能力越强,流动的速度越快,成本越低。因此,知识主体的认知能力对隐性知识的转移具有影响。同时知识主体在认知结构上的差异性导致被转移的知识不兼容,因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及有效性。(3)知识主体的吸收能力不一致。知识主体的吸收能力的强路径依赖性和有效性,取决于以往的技术培训和研发积累形成的知识基础。知识发送方,针对不同内容的知识、不同的知识需求主体,选择不同的知识传递方式,都将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4)知识主体动机不纯。当内部动机表现为以下情况时,会妨碍知识的有效转移。第一是内部动机的成员并不经常为单位和部门的利益而工作;第二是与外部动机相比,内部动机的转变更困难,结果更不确定;第三是内部动机可能含有不值得提倡的内容,包括嫉妒、排斥和敌视等动机且内部化程度高。典型的外部工作动机是知识主体为报酬而实现知识转移,而不是对知识转移本身感兴趣。在一艘隋况下,强加的外在奖励会对内在动机产生削弱作用,外部动机往往被单纯理解为货币动机,致使知识主体的学习水平更低,工作表现更加表面化。(5)知识主体间的凝聚度低。凝聚力是知识主体之间联系、交流、合作的程度。低的凝聚度,会导致沟通不畅,加剧误解和错误的产生,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甚至误导转移的方向。(6)知识主体的价值观不统一。价值观具有选择、控制以及鼓励等功能。不同价值观对知识的选择、控制产生不同的影响,对组织的创新、可持续竞争力产生影响。
2.知识客体的自身因素。(1)隐性知识自身的特征。隐性知识不仅是存在于某处(人脑)隐含的、没有编码或者是难以编码的知识,而且与知识所有者紧密结合,是反映知识发展和个人生存发展需求的知识,是属于个人私有的、受到知识主体需求和观念影响的活的知识。知识转出者所拥有的绝大多数知识是难以转移的隐『生知识。这种知识从一开始就由于其隐含性,与知识共享有着天然的矛盾,不利于流动和转移。隐性知识的特征对知识转移形成的障碍:第一是隐性知识的非格式化和非编码化的模糊性使知识主体在转移过程中形成沟通和配合的障碍,学习的难度较大;第二是隐性知识的强路径依赖性与知识主体原来的路径依赖性的冲突形成严重障碍;第三是隐性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要求隐性知识的转移环境的特定性,如某种技术特长、工作小组或部门的业务活动等,这种知识传递倘若不是通过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与交流很难有效传递;第四是知识的隐性特征对知识转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隐f生知识转移的成本与折旧。知识转移在经济活动中存在成本问题,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交易成本。成本过高或过低,都会挫伤发送方或接收方参与知识转移的积极性。知识转移成本主要包括发送、接收以及管理等成本,包括知识转出成本和知识接受成本。知识的转出者根据知识转入者的需求,把自己的隐性知识以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适当地展示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借助一定的实物工具进行反复演示。由于隐j生知识的海量性、复杂性、深藏于人的大脑,加上隐性知识的显化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噪音,所以必然加大知识转入者寻找知识源的难度,增加了知识接受成本。因此隐性知识转移的各种成本对于隐性知识转移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