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利润最大化的概念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使用投入产出的概念关键在于分析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是否都能获得正效益,为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产生正面的作用。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提高工作效率,以确保实现预期成本限额的过程。
(二)生产成本控制的措施
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这三类成本组成除了直接材料外,还有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要想控制成本,则要严格控制材料领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日常制造费用。具体措施有:
1、材料领用控制。领料应严格按销售订单、生产计划消耗定额执行,不得多领。如因生产过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报废需重新领料,则领料单须注明原因且经品管负责人、生产负责人签名,仓管员才可以发料,并报到财务部。财务部根据领料单按企业内部制度进行索赔,减少企业损失。
2、 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制造相同的产品,工艺不同,成本不同。一家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在生产一种销轴时,该销轴最大外径为φ38,最小外径为φ28。原来工艺为:采购直径为φ38的圆钢——下料(长132mm)——车,后改为:采购φ30的圆钢——冷拉至φ28.25——下料(长147.5mm)——热煅(长132mm)——车。工艺改进后,材料消耗定额由原来的1.18kg/支降为0.73kg/支,以每吨材料3800元计算,即每支产品节省材料1.45元,而增加的冷拉加工费、热煅加工费仅为0.2元。而且在车加工工序时,因加工余量少,进度反而比以前更快。
3、推行定额工资制。定额工资制包括三个组成要素:第一,能反映职工劳动量的各种定额,即职工无论从事何种具体形式的劳动,都必须明确具体地规定生产、工作和应完成的数量及质量;第二,各种定额都应该有科学准确的计量标准,并能进行严格的考核;第三,职工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其完成定额的多少。完成定额多,其工资就多;完成定额少,其工资就少(定额工资制——百度百科)。推行定额工资制,将企业职工劳动与所得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职工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从而降低了企业内部生产管理费用。
4、加强质量监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旦质量不符合要求,生产越多,损失越大。根据品管部门提供的报表,财务部门计算不良成本率,核算返工返修费用,督促生产部门、品管部门加强质量控制,降低返工返修费用,减少废品损失。
3.4 销售成本控制
(一)影响销售成本的要素
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固定的成本费用和变动的成本费用。固定的成本费用包括营销机构的办公费、工资等。变动的成本费用包含营销的调研成本,产品推广渠道成本,客户维护和拓展成本,人员成本,广告费用。
企业要明确营销成本控制的目标。企业要明确营销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不影响企业利润的前提下降低营销成本,不能因为控制营销成本而制约销售额的提升。
(二)销售成本控制手段
1、销售价格控制。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是紧密相连的,企业应找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制定合适的销售价格,获得较大的销售利润。
2、供销规模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扩大生产规模,缩短生产周期来生产更多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其实企业的利润并不总是与生产规模和销售额成正比例的。企业应该运用最佳期量控制理论,对产品生产和货物存储、销售周期进行控制,合理安排生产数量和运输周期,提高供销利润。
3、网点布局控制。物流运输是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如何合理的安排网点,减少运输费用是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合理安排产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运输,包括最短路线选择、防止出现对流和迂回路线等,最终要确保商品的运输总费用最低,还要考虑到产品生产地、存储地和销售地的费用情况。合理的网点布局,可以大大的减少生产到销售环节中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4、产品推广渠道成本控制。企业营销在进行产品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对渠道进行调研和建设,寻找分销商等,推广渠道的成本控制需要销售部门和个人针对企业产品的特点,在实地考察和调研中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在与分销商进行商谈时要寻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并尽量确保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5、 客户维护与拓展费用的成本控制。稳定而广泛的客户源是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实现的重要保证,所以客户维护与拓展时企业营销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对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往中费用支出的监督机制,防止出现企业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并且要把营销成本控制与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挂钩,作为激励和监督机制。
6、广告方式控制。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消费群体来选择广告的载体,一方面防止了大范围撒网,费用高却见效少的状况,又可以抓住消费群体的眼球,提高知名度。而且,要重视网络传播的作用,注重相关网站建设,注重网络评价的管理和反馈,并根据相关意见改进产品和服务,扩大销售量。
企业要建立营销成本控制和优化制度,加强对营销成本的管理,建立营销成本预算体系,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人员的节约成本意识,并且将成本与营销人员的收益进行挂钩,提高企业营销资金的利用率,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3.5 存货成本控制
DE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存货不是资产而是负债, 此话有一定的道理。其因不外有三:1、占用资金,损失利息收入;2、占用场地,增加仓储费用;3、一旦市场需求减少或产品改型,则存货变现难,甚至会报废,所以风险很大。
(一) 存货的种类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企业存货的取得主要是通过外购和自制两个途径,因此针对不同的存货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
一、外购产成品和商品。
针对外购半成品、商品的“采购”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1、“零库存”管理。这是最理想的控制方法,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的一个概念,甚至可以为“零”。也就是说“要多少采购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到”。这需要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供应商信息灵通,协同配合才能做到 。
2、经济订货批量管理(EOQ)。使进货成本和仓储成本总和最低的最佳订货量。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这种方法适用于外购半成品、商品单价稳定,进货费用、仓储费用较大等情况。
二、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1、检查监督制。越相信谁,就越检查谁;越检查谁,就越相信谁。通过检查监督,促使仓库管理人员做到账证、账物、账卡一致,防止仓库管理人员监守自盗而造成企业财产流失。
2、以旧换新制。实行以旧换新,既可以加强物资管控,又可以杜绝企业物资被占为私有。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各个部门都需要使用计算器,没有实行以旧换新制度前,各部门都不妥善保管,经常要领计算器。经财务部统计,2008年度竟领用127个计算器,以每个计算器50元计算,金额为6350元。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以旧换新制度后,各部门都在计算器上做标识,至9月底仅领用3个计算器。
3、授权领料制。由各个部门授权固定人员领料,增强领料人员的责任感,使其监督用料人员,减少浪费。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要做好企业存货成本控制,不能单靠某人或某个部门,而要领导推动、全员参与,从源头抓起,在过程监控,实行“PDCA”,持续改善,才能逐步降低存货成本。
3.6 收账成本控制
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的强弱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流转、营业周期以及企业商业形象。根据成本与效益平衡原则,应收账款所带来的收益应该大于其所占用的成本。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主要经营目标,必须降低应收账款成本。
(一)收账成本的概述
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有管理成本和发生成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制定信用政策的费用、对客户资信状况调查与跟踪的费用、信息收集费用、应收账款记录簿记与监管费用、收账过程中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工资薪金、法律诉讼费、讨债公司收费等其他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费用等。发生成本也叫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
(二)应收账款管理成本的控制
管理成本是企业对应收账款全过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以往的研究,许多学者习惯把管理成本视为固定成本,从而忽略了其对应收账款总成本的影响。管理成本可划分为事前成本、事中成本和事后成本。事前成本一般为变动成本,事后成本在管理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企业应重点关注的成本。而事中成本在持有过程中一般不会变化,可视为固定成本。
在应收账款低于一定规模时,管理成本是固定加变动的;当应收账款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会跳跃到一个新的高度,然后再维持其固定加变动的状态。管理成本的这种变动情况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客户越多,应收账款规模越大,而应收账款占销售净额的比重固定,根据应收账款的规模和管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实行以下措施
1、加强赊销额度的控制。确定授给客户的赊销额度,除了考虑市场潜力、竞争对手等因素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分析,分析管理成本的变化趋势,考虑赊销额度与成本的边际变化情况,降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成本。
2、应收账款收账费用的控制。收账费用中收账人员的工资薪金在成本中占较大比重,所以应将与应收账款有关人员的工资薪金与其工作业绩结合起来考虑,比如,将销售人员的奖惩与企业发生的呆账结合起来,以减少应收账款的发生并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进而减少除奖金之外的管理成本。
(三)应收账款发生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