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分」与关羽崇拜:以苏轼为例(11)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赤壁一赋,后世和者云集。宋词如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年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烈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诗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旁杨柳,为谁春,摇金缕?」(《宋六十名家词·石屏词》)元曲如宋方壶《商调·梧叶儿·怀古》:「黄州地、赤壁矶,衰草接天涯。周公瑾,曹孟德,果何为?都打入渔樵话里。」薛昂夫《中吕·阳春曲》:「周郎赤壁鏖兵后,苏子扁舟载月秋。千年慷慨一时酬。今在否?樽有酒,且绸缪。」(《全元散曲》本)连苏轼也慨叹在内了。至于散文之模仿者,可参《管锥编》第五册页11「苏轼摹写赤壁景色,后人继作,所见异词」条。

 (35)明人沈德符《万暦野获编》曾说:「今新安所刻《水浒传》善本即其家所传,前有汪太函序,托名天都外臣。」汪太函即汪道昆(1525-1593)。案宋仁宗赵顼(1010-1063)享朝四十二年,为北宋诸帝之冠。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宋「澶渊之盟」,至嘉佑八年(1063年)其死,已「承平」近60年。

 (36)一般以为《古今小说》及《今古奇观》的序作者均为冯梦龙(1574-1646)。案两序所称「仁寿」、「太上」均指宋高宗赵构(1107-1187)。他临国三十二年,作太上皇二十五年,为赵宋皇帝最长寿者。自绍兴九年(1139年)秦桧主持宋金和议成,至其辞世之淳熙十四年(1187年),亦勉强维持了48年的「和平」。

 (37)笔者多年以前曾有小文辨析这类「据史演传」的正名问题。参《〈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演义〉?》(署名萧为,1984年3月27日《光明日报》)

 (38)颇疑上述记载中的「闲暇」,「清暇」二语,应指「闲谈」,参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刘彧与方镇及大臣诏书中的当时口语」条,页196。

 (39)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来,此则史料引用者甚众,唯于王彭生平,则鲜有表而出之者,故不惮全文引之。《东坡全集》卷九十一《王大年哀词》:「嘉佑末,予从事岐下,而太原王君讳彭,字大年,监府诸军。居相邻,日相从也。时太守陈公弼驭下甚严,威震旁郡,僚吏不敢仰视,独公侃侃自若,未甞降色词,公弼亦敬焉。予始异之,问于知君者,皆曰此故武宁军节度使全斌之曾孙,而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讳恺之子也。少时从父讨贼,甘、宁博战城下,所部斩七十余级,手射杀二人,而奏功不赏。或劝君自言,君笑曰:吾为君父战,岂为赏哉!予闻而贤之,始与论交。君博学精炼,书无所不通,尤喜余文。每为出一篇,辄拊掌欢然终日。予始未知佛法,君为言大略,皆推见自隠以自证耳,使人不疑。予尤喜佛书,盖自君发之。其后君为将,日有闻,乞自试于边,而韩潞公、文魏公皆以为可用。先帝方欲尽其才,而君以病卒。其子谠,以文学议论有闻于世,亦从予游。予既悲君之不遇,而喜其有子,于其葬也,作相挽之诗以饯之。其词曰:君之为将,允武且仁。甚似其父,而辅以文。君之为士,涵咏书诗。议论慨然,其子似之。奔走四方,豪杰是友。没而无闻,朋友之咎。骥堕地走,虎生而斑。试其父子,以考我言。」又苏轼自云签判凤翔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陈公弼传》)其实与王彭同出一辙,也许正是他们惺惺相惜的起因。案《宋史》本传,王全斌为并州太原人,五代时历仕唐、晋、周,累官相州留后。宋建隆元年以讨平李筠乱拜安国军节度使。干德二年受命伐蜀,入成都,受孟昶降。为宋代开国功臣之一。又王谠亦有文名,著有《唐语林》。



 (40)范纯礼(1031-1106)字彝叟,范仲淹子。元佑初入为吏部郎中,进给事中,与苏轼同侍禁中。徽宗立,擢尚书右丞,崇宁后遭贬。

 (41)苏轼有诗嘲孙贲云:「披扇当年笑温峤,握刀晚歳战刘郎。不须戚戚如冯衍,但与时时说李阳。」(《侯鲭录》)「刘郎」句即指刘备娶孙权妹事。《三国志·法正传》:「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元曲有《刘玄德入赘孙权妹》演此故事,未必不源于北宋之「说三分」和勾栏戏。

 (42)《梦梁录》卷二十云:「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壊。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之丑形,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则影戏、说话两相影响,一本而两用。

 (43)台湾中央大学康来新《发迹变泰――宋人小说学论》(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第八章《城市论述中的时间感受》曾分证过这个论题。不妨参看。

 (44)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凡例》言「七言律诗起于唐人,俗本往往捏造古人诗句」云云。又参观《管锥编》第二册《太平广记》二一,指出他也自掌嘴巴:「毛氏第三七回石广元、孟公威在酒店所吟明是七言歌行,毛氏辨七律之为近而莫辨七古之非古,所谓『君知其一,不知其二』者。」钱氏并谓《纂异记·嵩岳嫁女》中穆天子、王母、汉武帝、丁令威皆咏七律等唐宋文人传奇类似数事,证明不独说话演义有此訾议,「是以小说之铺演人事者,亦每贻『人是古时诗近体』之讥。」

 (45)钱钟书以《水浒传》为例,特别谈到「欲知后事如何」的三种情形:「一、讲完了某事,凖备紧接着讲另一事;二、某事讲到临了,忽然不讲完,截下了尾巴;三、某事讲个开头,忽然不讲下去,割断了脖子。」「第二、三种都制造紧张局势(cliffhanger),第一种是搭桥摆渡。」「『务头』、『急处』、『关子』」往往正是莱辛、黑格尔所理解的那个『片刻』。」亦道破说话人「冷淡处提掇」和「热闹处敷演」之商业秘诀,此刻正可要求听众付费。(《读〈拉奥孔〉》)

 (46)《石头记》脂批亦提到此节。案金圣叹以八股结穴疏题,创造的「横云断岭」、「草蛇灰线」等小说评点的一整套术语,亦正欲点破「提掇」、「敷演」之奥秘诀窍耳。友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李福清著有《中国长篇小说的形成》,《中国历史演义中的文体》及《中世纪中国历史演义形象结构中的模拟原则》等系列论文(载氏《汉古文小说论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探讨类似问题,并提出以「情节单元结构说」分析《三国志演义》的构成。窃以为此与说话人敷衍长篇演义时,需要以「敷演冷淡,提掇繁华」办法,逐日分割情节单元(章回)的「当场」演出方式有关。

 (47)拙作《三教论衡与唐代俗讲》(载《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中华书局1997年3月),其中讨论到唐代佛徒俗讲所以增加中土历史人物故事的内容,是出于当时宗教思想文化冲突「三教论衡」的催迫,以及佛教普及过程中「本土化」的需求,而晚唐佛徒「在『灭佛』的现实威胁中,他们的首要任务还是争取下层民众,以求立足地。宋后佛教已无类似危机感,故可以放手『邀布施』耳。」

 (48)洪迈《容斋四笔》卷八「省试取人额」条:「黄鲁直以元佑三年为贡院参详官,有书帖一纸,云:『正月乙丑锁太学,试礼部进士四千七百三十二人。三月戊申具奏进士五百人。』乃是在院四十四日,而九人半取一人,视今日为不侔也。」盖宋代读书识字习经日益普及,而学优而仕之途则一也,所谓「千军万马独木桥」,盖自宋而始。另宋代向以冗员名著史册,故中第士子之宦途,亦因遭际而大不相同。《老学庵笔记》称:「自元丰皆置尚书省,复二十四曹,繁简絶异。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勲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砚判;兵职驾库,典了泼袴;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下一篇:筷子古今谈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