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分」与关羽崇拜:以苏轼为例(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技,几乎无一不斗。不但朋党之争热火朝天,其它如斗鸡、斗虫(即蟋蟀)、斗茶、斗棋、斗球(即《水浒传》描述高俅得官之途)、斗跤(即相扑)等等,竞相争艳,可谓别出手眼,另创新风。还不必说斗权斗势,倾轧钻谋这些历代朝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有滋有味,较之前代官场花样翻新,可谓「出于蓝而胜于蓝」。唯有疆场驰骋,两军交兵一道则负多胜少。故「平话」兴起后,说开国大将,中兴名臣者,尤尚奬饰武功,如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后演变为《飞龙传》)、杨氏抗辽(后演变为《杨家将》),狄青讨侬智高(后演变为《五虎平西传》)、文彦博平王则(后演变为《三遂平妖传》)等。以后外侮日甚,中原沦丧,所以说南渡后的韩世忠击鼓战金山,精忠岳飞,以至《宣和遗事》中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者,无不夸饰战勲,极尽褒美,这同样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补偿效应」。

 

明人于「说话」和「演义」兴于何时,似有争议:

「小说起于宋仁宗。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之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闾阎淘真之本之起,亦曰『太祖太宗真宗帝,四帝仁宗有道君』。国初翟存斋过汴梁之诗,有『陌头盲女无愁恨,能拨琵琶说赵家』,皆指宋也。」(郎瑛《七修类稿·辨证类》)

「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于时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乐部纂取野记,按以歌词,与秘戏优工,相杂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盖虽不经,亦太平乐事,含哺击壤之遗也。其书无虑数百十本,而《水浒》称为行中第一。」(天都外臣《水浒传叙》)(35)

「若通俗演义,不知何昉?按南宋供奉局有说话人,如今说书之流。其文必通俗,其作者莫可考。泥马倦勤,以太上享天下之飬,仁寿清暇,喜阅话本,命内珰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于是内珰辈广求先代奇迹及闾里新闻,倩人敷演进御,以怡天颜。然一览辄置,卒多浮沉内廷,其传布民间者,什不一二耳。」(绿天馆主人序《古今小说》)

「至有宋孝皇以天下养太上,命侍从访民间奇事,日进一回,谓之『说话人』,而通俗演义一种,乃始盛行。然事多鄙俚,加以忌讳,读之嚼蜡,殊不足观。」(笑花主人序《今古奇观》)(36)

其实两说各为一事,一谓「小说」,一谓「通俗演义」,其理至明。案治中国小说史者,从未认真辨析分证过「平话小说」与「通俗演义」之别,是一憾焉。笔者以为,北宋「说话」和南宋「演义」之主要分野,正在于有无「义」理作为主旨贯穿始终,盖所欲「演」者,道德评价之「义」也,即罗烨以为说话人责任在于「讲论只凭三寸舌,秤评天下浅与深。」「讲论」即「演」,「秤评」者「义」也。又言「讲历代年载兴废,记英雄歳月文武。」「英雄」一语,揭示藴含有明晰的价值判断,「兴废」二字,则标示历史演进之因果链环。故「讲」说者「演」也,「英雄」「兴废」者「义」也,从而形成了「演义」一体,为「讲史平话」的新潮流派。(37)今观凡冠有「演义」二字的讲史,无不以理学判断为其价值主干,就是这个道理。《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还特别强调了价值判断具有的特殊艺术感召力:

「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涙。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说人头厮挺,令羽士快心,言两阵对圆,使雄夫壮志;谈吕相青云得路,遣才人着意群书;演霜林白日升天,教隠士如初学道。噇发迹话,使寒士发愤;讲负心底,令奸汉包羞。」

尽管我们承认「统治阶级的思想是那个时代的统治思想」有些道理,但以南宋讲史「壮怀激烈」的情景看,只是赵构的「清暇」闲谈,(38)未必就是通俗演义兴起的理由。仁宗朝到高宗朝不但经历了「帝统」之争,亦且经历了国破家残之恨,兵火燹焚之烬,故国黍离之思,故南渡文士总结历史和评议时局,与说话之教化倾向及警世功能颇有共鸣。文人士夫空前之热情,亦与「刍荛狂议」之民间说话,以及兴起讲评「演义」及说「中兴名将」的风潮适成正比。余嘉锡有段辨析,正谓此也∶

「余以为杨业父子之名,在北宋本不甚著,今流俗之所传说,必起于南渡之后。时经丧败,民不聊生,恨金人之侵扰,痛国耻之不覆,追惟靖康之祸,始于徽宗之约金攻辽,开门揖盗。因念当太宗之时,国家强盛,倘能重用杨无敌以取燕云,则女真蕞尔小夷,逺隔塞外,何敢侵陵上国。由是讴歌思慕,播在人口,而令公六郎父子之名,遂盛传于民间。」(《余嘉锡论学杂著·杨家将故事考信录》,中华书局本)

 

回过头来分析北宋有关「说三分」的几则材料,亦可看出演变之迹。《东坡志林·怀古》:

「王彭甞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之泽,百世不斩。彭,恺之子,辜式吏,颇知文章。余甞为作哀辞。字大年。」

查苏轼与王彭交游,在嘉佑末年(1061-1063)凤翔签判任上,故王彭为言「说三分」的情况,恰在仁宗朝内。(39)但后来已有观众「同情之不足,故模仿之」的事例,有些酷爱看三国戏者还曾闹出笑话。《宋史》卷三一四《范纯礼(40)传》言:

「中旨讯亨泽村民谋变,纯礼知其故,乃此民入剧场观优剧,归途见匠人有桶,取而戴于头,曰:『视刘先主何如?』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村野无知,杖之足矣。』帝从之。」

「谋变」当指其人痴狂之影响甚钜,否则不足以上达「天听」。今人已难悬拟在当时观念下,「先主」刘玄德究有何事,能令北宋一「村民」艳羡兴奋到如此程度。或以刘之老大无成,而忽得孙权之幼妹为妻,乃是「半空中掉下」之好事耳。(41)苏门弟子之一的张耒(1054-1114)在《明道杂志》中亦说:

「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頼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缓之。一日弄者曰:『云长古猛将,今斩之,其鬼或能祟,请既斩而祭之。』此子闻甚喜,弄者乃求酒肉之费。此子出银器数十,至日斩罢,大陈饮食如祭者,群无頼聚享之,乃白此子,请遂散此器。此子不敢逆,于是共分焉。旧闻此事不信,近见有类似是事,聊记之,以发异日之笑。」(42)

说明自北宋仁宗朝至徽宗朝,「说三分」故事已然形成了「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而关羽还受到特别的同情。「旧闻」不信、「近见」方知二语,证实此种现象并非孤例。

 

北宋「说话」无疑是承接唐五代的僧「俗讲」,但已明显消解了「俗讲」的宗教布道功用,转化成纯粹的商业行为。《水浒传》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写女艺人上戏台后得表演:

「参拜四方,掂起锣棒,如撒豆般点动。拍下一声界方,念了四句七言诗,便说道:『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藴藉的格范,唤作《豫章城双渐赶苏卿》。』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合棚价喝采不絶。」

「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就是集叙事讲论于一体。罗烨《醉翁谈录》说:

「举断模按,师表规模,靠敷演令看官清耳。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口团万余言讲论古今。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衍得越长久。」

敷衍提掇,始成长话。盖讲史非长篇不能叙明前因后果,彰显扬善惩恶,且有商业上之莫大利益,故绝不能等闲视之,此古今同理。即今日肥皂之「电视连续剧」,所以不惮时论讥评,观众厌烦,皆以灌水抻拉,「水多和面,面多和水」,剌剌不休为无上法门,秘籍宝典者,亦为此也。(43)史载南宋临安有一艺人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下一篇:筷子古今谈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