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人本价值(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3.关怀的性质——关怀方与被关怀方互动互惠的关系
  诺丁斯认为。关心者(one—cairng)与被关心者(cared—for)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人际关系。关怀,实际上是关心者尽可能满足他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的、并得到被关心者响应的一种行为。“关怀伦理本身就是原则伦理.它的基本原则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保持或提高关怀关系”。嗍关怀关系是一种互惠伦理,结束于被关怀方.既需要关怀者全身心地、开放地、无条件地关注被关怀者.合理满足被关怀者的需要:也需要被关怀者认可和接受对方的关怀行为.并积极地做出回应。她强调.关怀决非完全取决于关怀者一方的态度与目的。而必须考虑关怀者的“关怀”在被关怀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关怀对象没有体会到自己被关心着,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关怀关系就难以维持。也就难以构成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的感受产生同感时,才能做出真正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

  4.关怀德育的实施方法——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
  诺丁斯从关心伦理学的角度.从整个教育体系出发.提出了道德教育由四个重要的部分组成:“榜样(modeling)、对话(dialogu0、实践(practic~和认可fconfirm~ion)。”凹这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的实施

  其一,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诺丁斯强调,“榜样”在关心德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学生学会关心的动力源泉和关键因素教师不仅要承担关心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和需要。还要承担榜样的角色,让学生获得被关心的体验。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实施关心的原则和方法.而应创造一个关心的身教氛围.以自身的行为示范如何关心。真切地关心学生、关爱学生,这种关心应该在所有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被关心的感受过程中生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和对社会的关心责任感,学生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影响,进而以之为榜样。

  其二。德育过程中应采用“对话”法。在道德教育中,对话居于核心地位.是学会如何创立并保持与他人的关心关系的基本方法。“对话”目的不是为了劝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对话双方彼此关注.进行情感的交流,建立并维持一种充满关心的人际关系的过程。对话的过程是平等而开放的.以传达真实感受为基础以接纳关心为导向.允许各自表达心声。共同寻求彼此间的理解、同情和欣赏。“对话可以是轻松的,也可以是严肃的;可以富于逻辑性,也可以充满想象力;可以偏重结果,也可以着重过程”。

  其三.强调在“实践”中掌握关怀技巧。“实践”的目的在于积累经验.让学生参加定期的、无偿的服务活动,使之学习给予关心的技能,体验关心与被关心的期望,培养关心的能力.并转化为一种习惯。诺丁斯注重实践教学.主张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各种关心实践的机会,在人员、场所、学制和课程上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如果我们希望人们过一种符合道德的生活,关心他人,那么我们应该为人们提供契机。使他们练习关心的技巧。更重要的,使他们有机会发展必需的个性态度。倡导关心的实践,培养关心他人的态度”.为关心的道德生活而准备。其四.关怀双方应建立相互“认可”的信任关系。“认可”是建立在深厚关心基础上的一种爱的行为过程.是双方试图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是进一步加强双方之间关心关系的过程。认可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相互认同,其中。教师在认可学生时。既不是教条式的命令,也不是只说学生爱听的好话或一味地表扬学生:不仅应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及时加以肯定.而且还应认真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指出其行为不当的后果.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二、关怀伦理学的人本主义价值

  1.重视道德情感的作用
  关怀伦理学重视道德情感的作用.强调情感对动机的发动作用。认为道德原则不足以产生道德动机,人类的情感才是激发道德的动机力量.情感高于认知和推理.理性要服务于情感。道德情感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情绪态度诺丁斯把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新型人际关系理解为一种情感交融、以情育德的关系。致力于发展维持关怀关系所需的态度、技能和需要。把培养人们的道德热情(passion)特别是道德情操(sentimen0作为关怀行为的出发点。当然,关怀教育思想也并非排斥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性.只是认为情感的作用更加重要。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