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如何界定了国民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且以后发效应为主。上述情况在英国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就发生过,当然,不是从公司利润中拿一半,而是通过累进税等方式,以使社会的再分配法案倾向于工人。由于这种分配法案对工人的利益反而不利,所以工人们转而认为这一方案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结果很多工人在20世纪80年代都没有投工党的票,而是投了保守党的票。资本家的收益又得以提高,投资和决策管理的积极性得以上升,工人们的收益也获得提高,从而是双赢的结果。
在一种特定社会博弈状态下,其均衡点只有一个,当博弈各方都倾向于这个点时,博弈各方所选择的方案就会趋于一致。当一个社会的互利性越来越强,人们对均衡点看得越来越清楚,各种政纲就会越趋于相同。在英美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人们看到保守党与工党、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政纲就在逐步缩小距离,这表现在关于政府的规模和职能、劳资关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这就好比一对夫妻,刚结婚时,在收入安排、作息时间、接待朋友、外出旅游、扶养孩子等等方面,会有很多争执,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博弈和较量;但只要双方在总体上觉得谁也离不开谁,在总体上觉得在一起生活比分开好,他们就会在博弈一段时间后,在正反两方面婚姻生活的实践和体验中,逐渐达成均衡。以前妻子对丈夫周六出去下棋而不能陪自己是深恶痛绝的,后来就心理平衡了,丈夫也因为妻子通情达理而在其他方面给妻子补偿。妻子会进而允许丈夫在周六把棋友请回家来下棋,自己和同伴出去逛街。但如果达成了这个均衡点,不到万不得已,双方都不要去改变它、破坏它,否则又会有一段时间双方都不得安生。
因此,每个人为了自己意愿的满足,就必须考虑对方意愿的满足程度,因为那是自己意愿满足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可是如果多考虑了对方意愿,自己的意愿又会直接受影响。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平衡关系中把握住自己的最大利益?这是对每个现代人的最大考验。一个人要想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就必须经受这样的考验,在这种考验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观念,深切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利益的一致性、相互需要性。
不排除这种情况:在一个民主社会体中,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少数,他们在各个方面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打压;在美国历史上,黑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裔人、亚洲人、残疾人、同性恋者,等等,都曾经是、乃至现在还是这样的少数群体。然而,在这一两百年中,美国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慢慢体察到,凭借人多就一昧欺负这些少数群体其实对自己弊大于利。剥夺黑人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固然痛快,但会收获一大堆来自黑人的社会矛盾、冲突、低建设行为;对农民实施一系列歧视性政策固然很爽,但却要消受来自农民兄弟的无数消极反弹。所以他们越来越承认这些少数群体的利益诉求,比如1964年通过公民权力法案,专门保障少数族裔的权益;1968年国会通过印第安人权力法案,赋予印地安人一系列平等权利;同性恋者的权益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已经有一些地区赋予了他们结婚的权利。民主不等于平等,民主也不等于促进少数一方的利益;可是,民主、平等、促进少数群体权益,是生长在互利性现实利益关系这同一块土壤上的三棵大树,她们三者之间有天然的亲缘关系。
波宁哥在《拉丁美洲民主的前景与挑战》中这样分析拉美的情况:虽然拉丁美洲的民主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有着发生社会混乱和威权回潮的可能,但整体来讲不可能使民主断裂。对民主本身和立基于私有财产的市场经济的共识,已经变得足够坚强,以抵抗可预见的未来的社会不安。意识形态的趋同过程,是造就民主新生力量的主要原因。底线是,选举的失败不再使失败者觉得:他们的基本价值和利益将受到最后胜利者的政策所威胁(Beoninger,1997)。
波宁哥的意思是:城乡双方、劳资双方、白人黑人双方、男女双方,不会因为另一方通过民主程序获胜,而使己方利益严重受损。每一组关系的双方,都已十分明白双方的利益休戚相关,都十分明白:一些规范对于双方利益的共同提高是必要的、不能改变的。
所以,由于民主是互利性国民达成共识的程序,这种互利性使得国民间形同手足,所以民主的总体目的,只能是促进每个国民的利益,这也是它的总体效应所在。
我们在第一篇文章中说过“牵脚比赛”效应,它和互利性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一个社会体中的各群体生产生活水平差距很大,那么他们之间就不可能有很强的互利性,就像我国如果城乡差别很大,对城乡双方的发展都不利;如果各群体都想从与其他群体的互利性中获利,就要有意识地缩小各群体间的差距,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所以中国城市居民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要去提高农民兄弟的生产生活水平。这样,“牵脚比赛”效应意味着:城乡差距、高收入和低收入者的差距、男女差距、地区差距,都不能很大,它和互利性是正相关关系,而互利性又和民主是正相关关系。
当一个社会体的所有成员们都看清了他们间的关系,是以互利性为主导的,他们就会在进行民主决策时,既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考虑他人的利益。戴蒙都罗斯在《南欧第三次民主浪潮的成功历程》中说: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例,普世的价值、态度、行为实践的盛行,反应了对世界和社会变迁持开放和共赢的观念,这些观念植根于以利益与市场为导向的现代条件,它们维系了一种文化,即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持包容性而非排他性的安排和解决方式:对于政治采取节制、调和的态度;以及对于个体与群体的日常实践、战术和策略,采用协调、对话和妥协的逻辑。他的这番话当然不只是反映了南欧的情况,而是民主一般的情况。处在民主关系之中的人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对反对派和异议的宽容,对共同参与政治的人的信任,灵活性、节制、礼貌。牵脚比赛的双方固然要决定谁先跨出一步,但必须都要考虑各自的意愿和利益。没有上述心态,就不能发展出和别人的民主关系,就不能享受和他人合作带来的好处(Diamondouros,1997)。
戴蒙德指出民主政治有三个悖论(Diamond,1996),第一个就是冲突与认同之间的紧张。民主是一种为权力竞争设计的制度,没有竞争和冲突,就没有民主政治。看看克里和小布什的竞争、连战和陈水扁的冲突,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能翻出来,什么乱七八糟的手段都能使出来。这样就有一种危险,社会会变得紧张,会矛盾激化,会动荡不安,会使所有成员都付出代价。所以戴蒙德说:民主需要冲突,但不能太多;竞争是必要的,但必须在严格限定和一致接受的范围内。分歧必须通过认同来节制。
战争是一种竞争,球赛也是一种竞争。战争双方基本没有共同利益,所以双方会无所不用其极;球赛双方则有很强的共同利益,各支球队共同努力,使比赛激烈精采,把球市越做越大,这样每个球员的收入都可以提高;这就需要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之上竞争。当然,有了规则,就会有胜方负方,胜方收入多负方收入少;但没有规则,双方的收入都会严重下降。
民主决不是战争双方的规则,她相当于球赛双方的规则。
在一种特定社会博弈状态下,其均衡点只有一个,当博弈各方都倾向于这个点时,博弈各方所选择的方案就会趋于一致。当一个社会的互利性越来越强,人们对均衡点看得越来越清楚,各种政纲就会越趋于相同。在英美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人们看到保守党与工党、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政纲就在逐步缩小距离,这表现在关于政府的规模和职能、劳资关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这就好比一对夫妻,刚结婚时,在收入安排、作息时间、接待朋友、外出旅游、扶养孩子等等方面,会有很多争执,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博弈和较量;但只要双方在总体上觉得谁也离不开谁,在总体上觉得在一起生活比分开好,他们就会在博弈一段时间后,在正反两方面婚姻生活的实践和体验中,逐渐达成均衡。以前妻子对丈夫周六出去下棋而不能陪自己是深恶痛绝的,后来就心理平衡了,丈夫也因为妻子通情达理而在其他方面给妻子补偿。妻子会进而允许丈夫在周六把棋友请回家来下棋,自己和同伴出去逛街。但如果达成了这个均衡点,不到万不得已,双方都不要去改变它、破坏它,否则又会有一段时间双方都不得安生。
因此,每个人为了自己意愿的满足,就必须考虑对方意愿的满足程度,因为那是自己意愿满足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可是如果多考虑了对方意愿,自己的意愿又会直接受影响。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平衡关系中把握住自己的最大利益?这是对每个现代人的最大考验。一个人要想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就必须经受这样的考验,在这种考验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观念,深切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利益的一致性、相互需要性。
不排除这种情况:在一个民主社会体中,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少数,他们在各个方面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打压;在美国历史上,黑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裔人、亚洲人、残疾人、同性恋者,等等,都曾经是、乃至现在还是这样的少数群体。然而,在这一两百年中,美国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慢慢体察到,凭借人多就一昧欺负这些少数群体其实对自己弊大于利。剥夺黑人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固然痛快,但会收获一大堆来自黑人的社会矛盾、冲突、低建设行为;对农民实施一系列歧视性政策固然很爽,但却要消受来自农民兄弟的无数消极反弹。所以他们越来越承认这些少数群体的利益诉求,比如1964年通过公民权力法案,专门保障少数族裔的权益;1968年国会通过印第安人权力法案,赋予印地安人一系列平等权利;同性恋者的权益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已经有一些地区赋予了他们结婚的权利。民主不等于平等,民主也不等于促进少数一方的利益;可是,民主、平等、促进少数群体权益,是生长在互利性现实利益关系这同一块土壤上的三棵大树,她们三者之间有天然的亲缘关系。
波宁哥在《拉丁美洲民主的前景与挑战》中这样分析拉美的情况:虽然拉丁美洲的民主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有着发生社会混乱和威权回潮的可能,但整体来讲不可能使民主断裂。对民主本身和立基于私有财产的市场经济的共识,已经变得足够坚强,以抵抗可预见的未来的社会不安。意识形态的趋同过程,是造就民主新生力量的主要原因。底线是,选举的失败不再使失败者觉得:他们的基本价值和利益将受到最后胜利者的政策所威胁(Beoninger,1997)。
波宁哥的意思是:城乡双方、劳资双方、白人黑人双方、男女双方,不会因为另一方通过民主程序获胜,而使己方利益严重受损。每一组关系的双方,都已十分明白双方的利益休戚相关,都十分明白:一些规范对于双方利益的共同提高是必要的、不能改变的。
所以,由于民主是互利性国民达成共识的程序,这种互利性使得国民间形同手足,所以民主的总体目的,只能是促进每个国民的利益,这也是它的总体效应所在。
我们在第一篇文章中说过“牵脚比赛”效应,它和互利性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一个社会体中的各群体生产生活水平差距很大,那么他们之间就不可能有很强的互利性,就像我国如果城乡差别很大,对城乡双方的发展都不利;如果各群体都想从与其他群体的互利性中获利,就要有意识地缩小各群体间的差距,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所以中国城市居民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要去提高农民兄弟的生产生活水平。这样,“牵脚比赛”效应意味着:城乡差距、高收入和低收入者的差距、男女差距、地区差距,都不能很大,它和互利性是正相关关系,而互利性又和民主是正相关关系。
当一个社会体的所有成员们都看清了他们间的关系,是以互利性为主导的,他们就会在进行民主决策时,既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考虑他人的利益。戴蒙都罗斯在《南欧第三次民主浪潮的成功历程》中说: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例,普世的价值、态度、行为实践的盛行,反应了对世界和社会变迁持开放和共赢的观念,这些观念植根于以利益与市场为导向的现代条件,它们维系了一种文化,即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持包容性而非排他性的安排和解决方式:对于政治采取节制、调和的态度;以及对于个体与群体的日常实践、战术和策略,采用协调、对话和妥协的逻辑。他的这番话当然不只是反映了南欧的情况,而是民主一般的情况。处在民主关系之中的人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对反对派和异议的宽容,对共同参与政治的人的信任,灵活性、节制、礼貌。牵脚比赛的双方固然要决定谁先跨出一步,但必须都要考虑各自的意愿和利益。没有上述心态,就不能发展出和别人的民主关系,就不能享受和他人合作带来的好处(Diamondouros,1997)。
戴蒙德指出民主政治有三个悖论(Diamond,1996),第一个就是冲突与认同之间的紧张。民主是一种为权力竞争设计的制度,没有竞争和冲突,就没有民主政治。看看克里和小布什的竞争、连战和陈水扁的冲突,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能翻出来,什么乱七八糟的手段都能使出来。这样就有一种危险,社会会变得紧张,会矛盾激化,会动荡不安,会使所有成员都付出代价。所以戴蒙德说:民主需要冲突,但不能太多;竞争是必要的,但必须在严格限定和一致接受的范围内。分歧必须通过认同来节制。
战争是一种竞争,球赛也是一种竞争。战争双方基本没有共同利益,所以双方会无所不用其极;球赛双方则有很强的共同利益,各支球队共同努力,使比赛激烈精采,把球市越做越大,这样每个球员的收入都可以提高;这就需要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之上竞争。当然,有了规则,就会有胜方负方,胜方收入多负方收入少;但没有规则,双方的收入都会严重下降。
民主决不是战争双方的规则,她相当于球赛双方的规则。
参考文献:
1. Marc F.Plattner, <Liberalism and Democracy: Can’t Have One without the Other>, from Foreign Affairs, Volume 77.No.2, Mrach/April 1998. Copyright © 1998 by Foreign Affairs .转引自刘军宁主编,《民主与民主化》,樊吉社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12月第一版。
2. John Stuart Mill, <Consideration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from three Essays by Mill. Copyrigh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3. John Rawls,<The Domain of the Political and Overlapping Consensus> , 64 N.Y.U.L.Rev.233 (1989).
4. Edegardo Beoninger, <Latin America’s Multiple Challenges>, from Consider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