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对冲突议题管理之构想(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且解放军是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做到[17].

  事实上,我们也发现,中国这种强调主动权、设定框架的思维是有越来越紧迫的趋势,香港的媒体甚至传出中共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提出,二00五年内台海必有一战的讯息[18].另外,具有军方背景的王在希出任国台办副主任,以及熊光楷接替曾庆红担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秘书的传闻[19],这些象也反应出中共军方在对台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有升的趋势,中共两岸冲突性议题管理上,有倾向於引进军方的势力,升高军事吓阻的挡土墙功能,其作用一方面固然是针对台湾,另方面也突显出要对美日即所谓外国势力的介入。

  肆、两岸对冲突议题管理机制之构想

  随着两岸间冲突议题的持续发酵,以及现阶段双方领导人均不愿在政治性议题有所让步的情况下,两岸关系是有可能因冷淡、疏离而使敌对气氛升高。有鑑於此,两岸的有心人士提出了不少善意的建言,这些建言中有倾向於未来统一的,有独立的,有着眼於维持现状自然发展的。不论他们最终目标为何,共同点就是让目前存在於两岸之间的冲突,能够稳定地控制在和平手段解决的程度。兹就各方的构想析述如后。

  一、中共对冲突议题管理机制的构想

  中共基本上对两岸冲突是持开放式的思考,能够和平解决统一问题最好,但也不排军事途径。不过在现实环境中,有来自国际压力要求不能使用武力,美国兰德公司最近由五十四位专家提出给新总统的报告书中,即指出未来美国应明示反对台湾片面独立与中共主动犯台[20].另外,中国大陆现正深化经济改革及西部大开发,事实上都对中共对台使用武力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思考使用软性诉求的方式来稳住两岸冲突的扩大时,必然要在敏感性的政治议题寻求既兼顾原则又能吸引台湾的参与.今年五月中共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其主编的《中国台湾问题》一书揭示和平统一的好处,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陈孔立教授将它归纳为十大好处[21],可以说是中共要主动引导台湾人民思考和平手段的新作法,但似乎并不引起台湾方面的兴趣。

  不过,在今年三月北京大学李义虎教授提出的,在坚持一个主权的前提下,使两岸问题从主权层面重新转回到治权问题上,以便产生共同规划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可能[22],这种构想在台湾是有附和的论调.按李教授观点,两岸之间所发生争执的性质的不同,会带来不同方式的争执,它们导致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他认为区分不同性质的争执目前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可使人们考虑如何降低和化解两岸之间争执的具体办法和途径。因此,他认为把目前冲突的屋顶——主权之争,先降到治权合理分配或划分,促使两岸双方共同地、负责地对待彼此之间的问题,不再被危机局势的主要因素左右两岸关系,而转向和平统一模式选择问题上[23].

  当然,这种构想未能跳脱中共当局的「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之框架,是台湾当局不能接受的。但他把主权争议降低至治权的合理分配,基本上与台湾过去强调的搁置两岸主权争议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李义虎的构想虽不能接受,但至少是大陆学者中对降低两岸冲突意见中较具吸引人注意的一种.

  不过,就实践的层面而言,实际上中共採取的是一种间接式的冲突管理方式,据香港媒体披露,北京已将开展与台湾各党派团体的政治性对话作为两岸主要互动模式纳入轨道。交流的重点对象是「三党一商」,即台湾的国民党、新党、亲民党和在大陆的台商[24].这种模式基本上中共是认定台湾的在野三党不主张台独,是可以透过台湾内部政党政治的制衡机制,对民进党政府的两岸关系政策进行冲突管理。

  巧合的是,在台湾内部目前陈水扁总统成立「跨党派小组」与立法院成立的「两岸因应对策小组」又呈现针锋相对的态势,前者在野党联盟杯葛不参加,后者执政的民进党立委不参加。这种巧合与中共主动设计的以「三党一商」制衡民进党政府若相挂勾,则无疑更强化了中共对两岸冲突议题管理的能力,当然,这是否是中共所料到的现象,是颇耐人寻味的。

  二、台湾方面对冲突议题管理机制之构想

  台湾方面对於两岸关系的看法向来就有倾向统与倾向独两种,但基本上绝大多数是希望先维持现状,再看两岸各自发展的条件决定最后的走向。不论最终目标是什么,对於两岸冲突能够加以控制,使在过渡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和平稳定,仍然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议题。

  在有关两岸冲突管理的构想,魏镛先生在一九九一年提出的多体系国家理论曾引起台湾方面的讨论,中共方面当时并未表肯定。按他的想法,台北方面不能否定北京对「一个中国」

  原则与国家统一的前景。因此,如何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容许两岸各有事实的治权,又如何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容许双方均有各自的国际活动空间与地位,实为未来台海两岸能否恢复积极互动的关键[25].在这些前提条件下,他提出「联锁社群」的观念,此一观念依其解释是由东西德迈向统一的经验,在两德统一前,双方民众便曾经透过贸易、文化及科技文化交流,而产生渐趋密切的关系,在双方各种社群之中,都同时有东西德人参与其中,这种社群未来在双方人口中佔的比例越大,越有利於统一。他认为,只要台海两岸交流不断透过「联锁社群」现象发展,即使政治统一一时不易,但社会、经济及文化都逐渐迈向融合[26].

  魏教授的想法基本上是可以反映部分台湾人民倾向於统一者乐观的看法,也就是透过两岸交流扩大台湾与大陆社群规模,终达成统一的目标。但他对於过渡时期两岸冲突之管理的建议,包括海基、海协复谈,对大学的学籍採认等不是中共没兴趣,就是台湾不接受,因此,也只能反映部分台湾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人士之看法,在实践的层次上,很难落实。此外,他提出的容许两岸各自的国际活动空间与地位,以目前两岸的外交处境,这种说法理想大於实际.

  绝然不同的思考的民进党观点,在前提的设定上是主张不预设立场。至於在两岸冲突管理的作法方面,陈水扁总统是以设立「跨党派小组」整合台湾朝野的意见,凝聚对两岸关系各项议题的共识,再以台湾的共识作为和中共磋商降低冲突的筹码.不过,这套机制目前在台湾内部因各党派对「跨党派小组」的功能质疑,可说尚未发挥凝聚共识机能。最近,又有人提议将李登辉总统设置的「国统会」与小组合并,其结果如何尚待观察,不过,在野党已将这种合并的发展视为朝野在两岸关系看法上的指标性议题,此一共识若能形成,相信对民进党政府要以台湾人民的共识,作为与中共磋商冲突性议题应该是有相当的助益。

  除了「跨党派小组」外,在今年总统大选时民进党提出的《中国政策白皮书》,对於两岸互动机制的构想,目前也正在民进党政府的政策中逐渐被落实,包括[27]:

  (1)推动双方正式协商管道,从两会体制迈向官方参与;

  (2)以「第二轨道」强化双边关系,设立各种议题论坛;

  (3)以WTO 模式寻求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社会;

  (4)两岸军事互信机制;

  (5)建立「过渡对话架构」、「海峡中线和平特区」等暂时性机制。

  当然,这些机制的实现,有赖於中共方面的善意回应,而中共一再提出的前提是民进党政府必须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因此,「跨党派小组」最近处理「一个中国」问题就成为关键性的因素。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於十二月五日在侨务委员会议时指出,当前突破两岸僵局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以开放思考与态度来处理两岸问题,新政府的基本立场是:不排除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任何可能、不排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