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对冲突议题管理之构想(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除双方任何互动与交往的模式、不坚持任何的对话前提与条件、不自限於任何的意识型态[28].这项谈话被认为是陆委会近来对如何处理两岸问题最具弹性的政策谈话,其实,这也显示出民进党政府对两岸冲突管理已朝务实的方向调整。

  伍、结语

  总之,就两岸关系而言,冲突是难免的,但绝对是可以管理的,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两岸要达到各自设定的目标,过程绝对比目的重要,特别是东亚国家不希望这个过程会危及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因此,两岸都应有这点认知,而转向只思考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过程中的冲突。

  台湾从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发展,就是受美国的援助、受国际的影响,这是事实,因此,中共要完全排除所谓的外力干涉是不切实际.其次,台湾的历史由威权统治已走向民主化,这过程中不断地在对过去当权者的两岸政策作反省,是需要时间来深思过去被严加禁止的台湾独立主张,是否可行,历史的平衡之需求也是造成台湾人民现在要维持现状,以后再决定前途的因素。第三,两岸对未来双方关系的定位目前容或有不同的表述,但在过渡时期的冲突是一定要克制的,要以尊重对方的情境来看待对方的回应。目前,台湾方面已在双方最具敏感性的「一个中国」问题做处理,「跨党派小组」提出的「三个认知、四个建议」(见附表)在台湾已逐渐受到重视,这是得来不易的成果,北京方面应认真考虑,而不应以「不三不四、玩文字游戏」方式回应[29].如果北京愿意接受这项建议,相信两岸的互动,应会从中共接受的当天起更加和谐更具善意。

  附表跨党派小组「三个认知、四个建议」全文

  三个认知

  一、台湾曾经是历史中国的一部分。即使历经一八九五年满清中国的割让与一九四九年迄今的两岸分治,台湾仍然可以是广义中国的一员.

  二、二、然而,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事实上从来不曾相互隶属,中华民国在已经建立民主体制之后,改变现状必需经由民主程序取得人民的同意。

  三、三、人类历史的发展验証,人民是国家永远的主体,国家的目的唯在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幸福;两岸地理近便,语文近同,两岸人民可享有长远共同的利益。

  四个建议

  一、遵照中华民国宪法处理「一个中国」问题.

  二、假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能够向全世界公开保証和平处理两岸关系、充分尊重中华民国人民在当前分治状态持续下的国际尊严、恢复两岸实际事务会商,即可责成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定期持续办理徵询人民对两岸最终关系意见的立法案。

  三、从速改组「国家统一委员会」为「国家发展及统一委员会」,对钜变中的世界局势以及新局势之下的两岸人民长远共同利益和两岸最终关系架构,进行深入研讨和积极筹划。

  四、诚摰呼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和平、民主、繁荣的普世价值,舍高压取敦睦,为两岸携手共进创造有利条件。



  注释:

  [1]根据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二000年三月公佈的民调显示,台湾民众有35.2%主张维持现状以后再决定两岸关系,19.3%主张永远维持现状,19%主张维持现状以后统一,12.5%主张维持现状以后独立,其它为急独与急统.参阅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编,大陆情势2000年4月,页87.

  [2]陈水扁总统五二0就职演说稿。

  [3]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权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2000年5月21日,版1.

  [4]联合报,民国89年11月21日,版2.

  [5]宋重阳着,台湾独立运动私记,台北,前卫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1刷,页10~15.

  [6]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编,跨越历史的鸿沟,台北,民国八十六年十月,页289.

  [7]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编,大陆情势2000年4月,页87.

  [8]辛旗,「新世纪我国的安全环境与台湾问题」,北京,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3/4月,页29~32.

  [9]解放军报,2000年2月22日,版4.

  [10]李义虎,「两岸避免战与和困境的必要途径」,香港,中国评论,2000年3月,页12.

  [11]张祖谦,「大陆应牢牢掌握解决台湾问题主动权」,香港,中国评论,2000年3月,页15~19.

  [12]胡凡,「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保证」,香港,中国评论,2000年6月,页46.

  [13]张祖谦,同上。

  [14]胡凡,同上,页48.

  [15]张祖谦,同上,页18.

  [16]解放军报,2000年10月17日,版2.

  [17]同上。

  [18]中国时报,民国89年11月27日,版13.

  [19]中国时报,民国89年11月22日,版13.

  [20]中国时报,民国89年11月15日,版13.

  [21]人民日报,2000年5月30日,版4.

  [22]李义虎,同上,页13.

  [23]李义虎,同上,页12.

  [24]段思霖,「中共对台新思维」,香港,广角镜月刊,2000年10月,页18~21.

  [25]魏镛,「两岸关系分析与互动架构的展望」,香港,中国评论,2000年9月,页52.

  [26]同上,页53.

  [27]陈明通、王智盛,「2000年总统大选民进党中国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国事务季刊,第一期,2000年7月,页9.

  [28]中国时报,民国89年12月6日,版1.

  [29]自由时报,民国89年12月1日,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